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中两种应用兆伏级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扫描范围的引导方案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20例,每例患者各扫描30次MVCT,15次扫描范围为鼻咽部靶区+颈部,15次为只有鼻咽部靶区,共获600组数据,两组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鼻咽部靶区+颈部的摆位误差结果在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误差和绕此3个方向形成的旋转误差(U、V、W)分别为(-0.20±1.15)mm、(-0.01±1.60)mm、(0.02±0.83)mm、(-0.31±0.80)°、(0.27±0.80)°、(-0.06±0.58)°;鼻咽部靶区摆位误差结果分别为(-0.21±1.39)mm、(-0.13±1.85)mm、(-0.02±1.14)mm、(-0.05±0.89)°、(0.18±0.89)°、(-0.18±0.63)°。两组在上述6个方向上的比较,P值分别为0.92、0.19、0.59、0.00、0.11、0.02,结果显示X、Y、Z、V方向上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U、W方向上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扫描范围在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中线性误差无统计学意义,可以采用只扫描鼻咽部靶区的方式进行图像引导放疗,节约治疗时间和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辐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38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技术进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取同期医院38例未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摆位误差。结果试验组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技术应用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可显著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3.
COMPASS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8例鼻咽癌病例在Masterplan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旋转调强计划设计,然后将治疗计划分别传输至COMPASS系统和控制加速器运行的MOSAIQ网络上.比较计划系统计算结果和COMPASS实际测量结果差异的主要指标,如靶区的平均剂量(Dmean)、95%体积剂量(D95%)和γ值,脊髓、脑干的Dmean和D1%左右腮腺的Dmean、V30.结果 计划系统计算结果和COMPASS实际测量的结果二者在靶区的γ通过率均>95%,各个靶区的D95%平均偏差大多<3%,各个靶区Dmean的偏差平均值在1%以内.脊髓和脑干的D1%的平均偏差分别为(4.3±3.0)%和(5.9±2.9)%,二者Dmean的平均偏差分别为(5.3±3.0)%和(8.0±3.5)%.COMPASS测量的脊髓和脑干的剂量都比计划系统计算的结果小.左右腮腺Dmean差异的平均值分别为(6.1±3.1)%、(4.7±4.4)%,V30的差异分别为(9.4±7.5)%和(9.4±9.9)%.结论 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是容积旋转调强剂量验证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工具,可以快速、直观地分析出靶区和正常器官理论和实际照射情况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进行六维模拟矫正,评估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误差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5例,为每例患者在医院鼻咽癌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库(636例)中随机提取33次摆位误差;根据这组摆位误差在Pinnacle3计划系统中,利用误差六维校正方法,进行每一治疗分次的模拟,并自编程序进行剂量总合成;评估治疗分次剂量、总剂量与相应的计划剂量的差异。结果5例患者误差校正后的靶区总剂量差异较小(基本<50 cGy),危及器官中脊髓、脑干有明显的剂量增加,最大可达到254 cGy和346 cGy;腮腺除了1例有剂量减少外,其他均有增加,最大达到102 cGy。结论基于福建省肿瘤医院摆位误差数据库进行摆位误差校正后剂量合成,所有靶区总剂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危及器官剂量差异较大,应充分评估脊髓、脑干、腮腺的剂量,控制摆位误差,减少对危及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癌治疗次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影响。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次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与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 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一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的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的误差。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的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的频率,分析治疗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在20例的第1周至第6周的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与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 50.00%)。结论基于CBCT校正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的进行,有一定的减小。而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VCT研究鼻咽癌放疗中个体化发泡胶枕与标准聚氨酯头枕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方法:选取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患者共34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体化发泡胶枕和标准化聚氨酯头枕,结合头颈肩热塑网膜进行体位固定。两组患者每次放疗前行MVCT扫描并与定位CT在线匹配,对得出的两组摆位误差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线性误差3 mm和旋转误差2°为限定阈值,对两组摆位误差数据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在左右、上下、前后三个方向的摆位线性误差和绕这三个方向形成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79±2.05)mm、(1.82±1.36)mm、(1.48±1.77)mm和(0.94±1.23)°、(1.15±1.08)°、(0.54±0.61)°;试验组在上述的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19±1.09)mm、(1.24±0.97)mm、(0.91±0.89)mm和(0.71±0.79)°、(0.99±0.79)°、(0.67±0.68)°,两组在上述方向比较P=0.00、0.00、0.00、0.00、0.01、0.00,两组超出误差限定阈值次数的比较,除绕前后方向的旋转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方向均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发泡胶枕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摆位精度优于标准化聚氨酯头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基于图谱库的自动轮廓勾画软件(ABAS)在宫颈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3月收治的21例已行第1程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将其已勾画器官的CT图像及第2程未勾画器官的定位CT图像传输至ABAS软件系统,以第1程图像为模板图像,第2程定位图像作为目标图像.在第2程定位图像上手工勾画出靶区和危及器官,将ABAS软件自动勾画图像和医师手工勾画的靶区、危及器官图像传输至飞利浦Pinnacle计划系统,对两组结果进行评估.比较相似性指数(DSC)和勾画体积.结果 ABAS自动勾画与医师手工勾画的DSC平均值均大于0.7,其中靶区的DSC最大为肿瘤临床靶区(CTV, 0.89±0.08),最低为肿瘤区(GTV, 0.72±0.16).对于危及器官,DSC最高的为右股骨头(0.88±0.05),最低为直肠(0.73±0.07).左右髂骨自动勾画体积较手工勾画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2.74, P<0.05),其他轮廓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基于图谱库的ABAS勾画软件,节省了临床器官勾画工作时间,加强自动勾画后的轮廓修改,并建立患者模板数据库,得到满意度更高的重合结果,也为开展自适应放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过程中每日进行的兆伏(MV)级CT扫描的图像研究鼻咽癌患者外体形变化和摆位误差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入组10例行TOMO的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MV级CT扫描,共有千伏(KV)级CT图像10组,MV级图像322组,然后进行图像配准获得摆位误差。分别在MV级CT图像和模拟CT图像上勾画出患者的头部外轮廓,并将所有MVCT上的外轮廓通过配准映射至KVCT图像上,分别计算相应重叠的体积,根据体积数据分析体形变化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结果在放射治疗整个过程中,10例患者中7例有消瘦的情况发生,主要开始在治疗15~20次之间。相关分析中,10例患者中仅3例Y轴平移有相关性,患者编号为1,3,10,相关系数为0.622,-0.76,-0.53(P<0.05)。结论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前到放射治疗15~20次期间,鼻咽癌患者头部有明显体积变化,但体积变化与摆位误差没有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用于对鼻咽癌兆伏级CT(MVCT)图像进行迁移修正的价值。方法 纳入101例于自适应放射治疗前接受计划CT(pCT)及MVCT扫描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训练集(n=80)和测试集(n=21)。基于CycleGAN对训练集图像进行训练并生成模型,再以模型对测试集MVCT进行迁移修正而生成伪CT(sCT);对pCT进行重采样,使其体素及尺寸与MVCT一致,获得重采样CT(RCT)。勾画肿瘤靶区(GTV)和危及器官并计算剂量,比较MVCT与RCT、sCT与RCT图像的CT值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剂量分布。结果 测试集MVCT与RCT图像之间、sCT与RCT图像之间CT值的MAE分别为132.67(121.84,138.28)HU及76.77(62.71,86.4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66,P<0.001)。除颈部右侧转移淋巴结(GTV-NR-P)D95和左晶状体Dmax外,sCT与RCT图像其余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以CycleGAN修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