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时对肺及其他部位共存病变行双部位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接受双部位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资料。依活检部位组合类型分为肺-肺、肺-淋巴结样结构、肺-骨、肺-远隔软组织4组。分析4组及肺内不同病变部位双部位活检病理的良恶性分布特点。结果肺-肺、肺-淋巴结样结构、肺-骨、肺-远隔软组织4组中,双部位均为恶性的比率分别为44.59%(33/74)、82.35%(14/17)、78.79%(26/33)、70.00%(7/10);肺内不同部位病变的良恶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70)。结论对于肺及其他部位同时怀疑恶性病变的患者,CT引导下双部位穿刺活检在明确病变性质、指导临床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脊柱软骨肉瘤术后复发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初步结果。方法采用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方法对5例脊柱软骨肉瘤术后复发患者进行治疗,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分布计划,术中间距0.5~1.0cm植入粒子,距离危险器官的安全距离大于1.0cm,术后进行质量验证。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2—41个月),局部有效率60.0%。平均局部控制时间11.4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60.0%。平均生存期15.2个月,1年生存率为66.7%。术前和术后NRS评分分别为6.00±2.65分和1.00±1.00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O.05),镇痛有效率100.0%。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软骨肉瘤术后复发病例效果确切.疼痛缓解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影像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腿痛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腿痛是以下腰部、臀部及下肢疼痛为表现的症候群.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上,近年来影像引导下微创介人治疗逐渐成为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大治疗体系.其中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既可明确疼痛来源,同时治疗效果确切[1].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脊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CT及MR表现与病理学特征。 方法 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进行CT平扫(n=16)及CT平扫+增强扫描(n=12)、MR平扫(n=14)及MR平扫+增强扫描(n=9),分析其CT、MRI及病理学特点。 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7例,颈胸段1例,胸段1例,腰骶段6例,多发1例;其中累及椎体1例,椎体及附件10例,椎管内2例,椎旁3例。病灶均呈浸润性生长;5例椎体出现病理性压缩骨折,5例肿瘤内见钙化,无椎间盘受累、骨膜反应及瘤骨形成;CT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及混合性骨质破坏(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伴周围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样改变;MR平扫表现为混杂T1WI、T2WI信号,增强扫描中病变不均匀强化,软组织内有囊变坏死区,血供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PNET均出现CD99特征性膜表达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性标记物NSE、Syn、CgA表达。 结论 脊柱pPNE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及MR能显示肿瘤大小、内部结构、范围毗邻,有助于鉴别诊断;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1岁,主因"右上腹间断隐痛4年余"入院.体检:右上腹深压痛(±),反跳痛(-),Murphy征(-),胆囊区叩击痛(±),腹部未及肿块,肠鸣音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2×109/L,血红蛋白104.0g/L,快速淀粉酶53 240 U/L,总胆红素31.7 μmol/L,直接胆红素17.5 μmol/L.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7岁.间断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1周,无发热、消瘦、黄疸,无肝炎、外伤史.查体:中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血清甲胎蛋白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成骨细胞瘤^99 Tc^m-MDP骨显像表现,探讨骨显像用于术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4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成骨细胞瘤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术后骨显像及同期CT特点,对比骨显像及CT诊断成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14例接受术前骨显像,病灶均呈显著浓聚,其中13例后位像显示较前位像清晰;11例接受同期CT扫描,病变长径1.3~4.2 cm,9例见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内部可见钙化或骨样密度影;2例呈单纯骨样密度。12例接受术后骨显像,6例显示病变复发,其中5例呈显著浓聚、1例轻度浓聚,5例接受同期CT,其中4例呈骨样密度影,1例软组织密度影伴钙化;6例未见复发,3例骨显像呈放射性减低伴周围浓聚,1例轻度浓聚、1例放射性减低、1例未见异常,5例接受同期CT,1例示术区软组织影、2例碎骨片影、2例未见异常。结论原发及复发性脊柱成骨细胞瘤骨显像多呈显著放射性浓聚。骨显像可用于脊柱成骨细胞瘤术后评估及指导临床决策,术后骨显像阴性可排除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软骨肉瘤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2年10月—2021年12月病理证实的21例软骨肉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部位、数目、密度、骨质破坏、周围侵犯等形态学及18F-FDG代谢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径线。结果 21例软骨肉瘤中,单发12例,多发9例。初诊14例,其中单发9例,均见软组织肿块伴钙化影,溶骨性破坏7例;多发5例,均见钙化影。复发7例,软组织肿块影6例,钙化影5例。病变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大部分代谢不均匀,体积较大者尤著,呈边缘和(或)间隔代谢增高。8例高-中分化(普通型7例,透明细胞型1例)与8例低分化(间叶性5例,普通型、黏液样、去分化各1例)软骨肉瘤中位SUVmax分别为3.52(3.09,5.33)、9.02(6.52,1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1,P=0.001)。结论 软骨肉瘤常见溶骨性破坏及钙化,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与病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并回顾性分析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突出程度和阻滞节段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前和术后平均VAS评分分别为7.38 4±1.13分和2.06±2.00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后方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优于正后方椎间盘突出(P<0.05);轻度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优于中度椎间盘突出(P<0.05);采用双节段阻滞治疗正后方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好于单节段阻滞(P<0.05).腰椎不同节段间和不同神经根间阻滞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安全有效.术前明确椎间盘突出情况,选择不同阻滞节段可以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0.
骨样骨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良性骨肿瘤,我国发病率较欧美周家低,约为1.81%[1].骨样骨瘤最常发生于四肢骨骼,以胫骨、股骨多见,累及脊柱者较少.CT是目前骨样骨瘤最佳的成像方法,可以清晰显示位于中心的瘤巢和周围大范围的反应硬化骨,尤其对位于脊柱等复杂结构组成的解剖部位,因此也是目前最精确的脊柱肿瘤微创治疗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