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和评价用于预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213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PLC患者被随机分为训练组(n=133)和验证组(n=80)。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并建立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符合度,Kaplan-Meier 曲线评估模型的实用性,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的准确度。结果 训练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5%、40.91%、26.99%,验证组分别为66.29%、48.10%、24.59%,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1.921, 95%CI:1.136~3.251)、丙肝抗体阳性(HR=4.545,95%CI:1.700~12.149)、HBV-DNA≥102 IU/mL(HR=1.993,95%CI:1.209~3.284)及血清前白蛋白(HR=0.996,95%CI:0.993~0.999)为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 C-index 分别为 0.649(95%CI:0.588~0.710)、0.641(95%CI:0.556~0.724),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采用列线图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高风险组无瘤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 基于肿瘤数目、HBV-DNA和血清前白蛋白等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测模型可预测PLC射频消融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对患者辅助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也位居前列, 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丧失了手术机会, 预后较差。近年来, 随着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 以及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 尤其是多模式联合治疗的发展, 使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不断提升, 也为序贯手术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就血管介入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和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肝脏胰腺病区接受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治疗的22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手术转化率,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22例患者的手术转化率为45.5%(10/22),客观缓解率为81.8%(18/22),疾病控制率为90.9%(20/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未达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2/22),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13/22)。10例转化治疗成功患者开始治疗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4.7个月(IQR:3.4~8.4个月),中位手术时间为271 min(IQR:210~313 min),中位出血量为225 mL(IQR:100~425 mL),术后中位引流管拔管时间为6.0 d(IQR:4.8~8.5 d),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0.0 d(IQR:8.5~12.3 d),3例获病理完全缓解,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死亡。结论TACE联合TKI及PD-1抑制剂可能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转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