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治疗过程中的镇静作用。方法:在对99例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及氩气等离子凝固治疗过程中,静脉应用咪唑安定进行镇静。进镜前2min静脉给予咪唑安定,首次剂量为2mg,治疗前常规静脉追加1mg,根据情况间隔2min以上可追加1mg,但总剂量不超过5mg。术中观察镇静分级及术中症状。术后评价病人对治疗过程的配合程度、感受、耐受程度及记忆缺失情况。治疗过程中给予病人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氧、血压、脉搏监测。结果:本组患者咪唑安定剂量均≤5mg,其中97例(98%)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无焦虑且能配合治疗。7例(8%)患者治疗时略有不适,无1例患者不能耐受内镜治疗。74例(75%)患者对内镜治疗过程记忆缺失,25例(25%)患者记忆或部分记忆。治疗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及意外发生。除1例由于病人肝功能欠佳出现嗜延外,余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咪唑安定在一定剂量(≤5mg)范围内作为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治疗的镇静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EMR,Cap组平均病变切除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6rain和43min.明显长于MBM组的10min和32min(P=0.036,P=0.038)。切除病变总厚度和黏膜下切除深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a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466±354)元,明显高于MBM组的(4014±368)元(P=0.008)。EMR—Cap组出现术后狭窄1例,MBM组出现术中穿孔1例。术后随访17~42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EMR—Cap组m现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MR—Cap和MBM均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EMR—Cap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许多地区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占恶性肿瘤的前3位。当前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胃镜是检出早期胃癌的最佳手段,但早期胃癌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缺乏早期胃癌诊断经验的医师容易漏诊。近期日本学者报道使用靛胭脂加醋酸的染色方法标记早期胃癌效果较好,为此我们对醋酸靛胭脂染色方法标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902例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近年来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疗的90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①902例胃癌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3.2:1,男性平均年龄59.7岁,女性平均年龄53.6岁。②男性患者中胃底贲门癌占54.5%,胃窦癌占21.6%,胃体癌占17.4%。女性患者中胃窦癌、胃体癌和胃底贲门癌的发病比例基本相同,约30%。③912个癌灶病理组织类型:胃腺癌占88.5%,印戒细胞癌占8.9%,黏液腺癌占1.0%。④615例分期明确的患者中,0~Ⅰ期占18.9%,Ⅲ期和Ⅳ期占69.3%。[结论]收治的胃癌具有男性(51~70岁)高发,男性贲门癌高发,胃癌发生部位上移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性食管炎内镜和病理表现特点以及病因检测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病毒性食管炎的临床资料,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结果 16例病毒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食管溃疡,溃疡灶集中在食管胸上、中段.溃疡表浅为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清洁,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病理学表现为特征为鳞状上皮黏膜内有退变坏死组织,伴溃疡形成,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形成,基底细胞反应性增生.16例患者活检组织的蜡块标本单纯疱疹病毒检测结果 阳性,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8型均为阴性.结论 毒性食管炎具有特殊的内镜和病理表现,对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能够确定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