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鳞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YFRA21-1和SCCA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CYFRA21-1和SCCA含量.参照2009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以SPECT99Tcm-MDP影像的病灶大小、数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为评判依据,在化疗4周期后,疗效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分类.按临床获益(CB) =CR +PR,治疗无效(NR)=PD +SD分组.结果 CYFRA21-1水平在肺癌治疗无效组与临床获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水平在肺癌治疗无效组与临床获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PECT病灶消失或缩小或数目减少的17例,无变化或有进展的23例.治疗后在CYFRA21-1水平高值组16例中,临床获益(CB)为18.75%,治疗无效(NR)为81.25%;在CYFRA21-1水平低值组24例中,CB为58.33%,NR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5,P<0.05).治疗后在SCCA水平高值组14例中,CB为21.43%,NR为78.57%;在SCCA水平低值组26例中,CB为53.85%,NR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3,P<0.05).结论 对比SPECT骨转移病灶大小、数目的变化,化疗前后血浆CYFRA21-1和SCCA水平变化对肺癌化疗效果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骼肌ATP、ADP、AMP、NAD+、NADH含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骼肌腺嘌呤核苷酸和辅酶Ⅰ含量。高压液相系 统包括:惠普公司ZOBAX-C18反相柱5mm×12cm,590UV检测器。流动相为220mmol/L磷酸钾缓冲液,内含10%甲醇,用四丁基氢氧化胺TBAH调pH至65。等比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所有样品和标准品在进样前均用045μm孔径的虑膜过滤后进样5μl作色谱分析。结果表明:HPLC可以同时测定ATP、ADP、AMP、NAD+、NADH,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快速每个样品仅需15分钟,而且,重现性好,定性可靠,定量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9野动态调强(9-IMRT)分野(split field)与固定钨门(fixed jaw)技术在大靶区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治疗效率,为临床大靶区宫颈癌的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例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每例病人分别按照9野均分自动分野及固定钨门这两种方式设计计划,计划A为分野计划,计划B为固定钨门计划。PTV处方剂量为45 Gy/(25 f·1.8 Gy),GTV处方剂量为60 Gy/(25 f·2.4 Gy)。给予相同的优化参数,使所有计划均能满足95%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同时比较两种不同技术下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和适应性指数(CI)以及膀胱、直肠、双肾、股骨头的Dmean、体积剂量、脊髓点剂量和机器的MU(Monitor Unit)值等参数。结果:两种方式优化后的计划均能很好的满足临床要求,其中B组计划中双侧股骨头平均照射剂量Dmean、直肠的V40、膀胱的V30等剂量学参数均优于A组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计划MU值,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分野与固定钨门技术在靶区剂量体积覆盖及危及器官(OAR)保护上差异不大,但是固定钨门技术能够让加速器的多叶光栅(multiple leaf collimator,MLC)行程降低,更低的MU值也意味着较短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建立二维剂量精确重建模型并验证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IMAT)剂量,与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 采用EPID进行VIMAT的二维剂量验证,基于卷积、反卷积以及修正函数建立二维剂量重建模型。通过电离室测量的离轴比剂量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计算模型参数。对 12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VIMAT计划用电离室测量中心点剂量,采用其他平面剂量测量工具测量相应平面剂量分布。所有工具测量深度均设置为10 cm,并采用γ分析法比较测量结果。结果 对中心点绝对剂量,EPID与电离室测量结果偏差<1.5%。对平面剂量,2%2 mm标准下EPID与Seven29、Matrixx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9%、99.8%,3%3 mm标准下EPID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的平均γ通过率为99.9%。结论 基于EPID建立的二维剂量重建模型能很好地用于调强放疗二维剂量验证工作,今后将考虑将该模型拓展到均匀模体的三维剂量验证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功能16层螺旋CT成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进行CT常规扫描、灌注成像评估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发现病灶190个,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180个,门静脉扫描发现病灶185个。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高于癌灶边缘,而BV、TTS与TTP值明显低于癌灶边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注参数中的BV、BF值与血清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16层螺旋CT成像扫描能有效反应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国内外权威医学期刊稿约对伦理学的要求,抽查了110种国内医学期刊,发现多数稿约中没有伦理学要求,或相关内容不全面。建议提高对伦理学要求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稿约中的相关内容,并将“伦理学要求”作为专门一部分列出。  相似文献   
7.
资源整合后如何办好专业性科技期刊是许多高校学报编辑部面临的新课题。《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合并到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后,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提高了学术水平,突出了期刊特色,本文总结了其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根治术12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成功后4个月给予MD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结果:CT诊断为术后复发40例,复发率为33.3%,其中局部复发25例,远处转移15例,常规CT扫描与腹部多平面重建图像都有很好的特征性。胃底、胃体和胃窦肿瘤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0%,12.5%和53.3%,胃窦肿瘤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胃底与胃体(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阳性淋巴结数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为复发42例,无复发78例,MD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5.2%和100.0%。结论:肿瘤浸润深度与阳性淋巴结数是导致胃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层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胃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都较高,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定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设计方法和定位方法。方法在已知某一照射野大小、方向和源轴距的情况下,计算出射线束发散的夹角,并依照该角度对机架角、准直器和治疗床做出相应的旋转调整。结果通过调整消除了对穿野由于射线发散造成的不理想剂量分布,使正交相邻野得到更好的衔接,避免了照射区域的重叠和遗漏;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定位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45例健康对照者和50例AMI组患者血清PCT与hs-CRP含量.比较两者对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在低危、中危、高危中的差异及ST段抬高性AMI与非ST段抬高性AMI中的差异.结果 AMI患者血清中PCT与hs-CR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从低危、中危、高危逐渐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3例ST段抬高性AMI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13.0%、PCT2.01±0.63ng/mL,明显高于27例非ST段抬高性AMI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3.7%、PCT0.84±0.33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34,P<0.01).在早期低危组AMI患者中,PCT阳性分布要高于hs-CRP(X2=5.001,P<0.01).但在中危、高危组AMI患者中,PCT与hs-CRP阳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0.170与X2 =2.060,P>0.05).血清PCT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2,P<0.01).结论 在AMI患者血清中,PCT与hs-CRP含量显著增高可能是预测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具有预测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