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脂蛋白肾病(LPG)的临床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LPG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国内外报道的儿童LP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患儿,女,9岁,以尿频起病,初次尿检提示菌尿、血尿、蛋白尿,规律抗感染治疗1周后,仍有血尿、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轻度降低,高脂血症,轻度贫血;肾脏组织活检,镜下可见肥大肾小球,扩张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其内充以脂蛋白栓子,油红O染色阳性;电镜下多见层状或簇状"栓子"内含颗粒状脂质空泡。基因检测APOE Tokyo(Leu141-Lys143→0)。诊断为LPG,给予降脂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结论儿童LPG罕见,血脂水平显著增高,激素治疗无效,肾脏穿刺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基因检测提示其遗传背景;降脂治疗可缓解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共87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采用Gufoni法复位2次,次日复查,仍存在向地性眼震和眩晕者,再次行Gufoni法复位2次,30 min后复查。结果87例患者经Gufoni法复位后,次日复查有效率为71.26%(62/87),再次复位后有效率为86.21%(75/87)。12例无效患者中8例仍存在向地性眼震,予强迫健侧卧位法治愈;4例转变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Epley法复位治愈。结论 Gufoni法可以作为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且多次重复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昏迷的临床特征、致病原因及急救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40例昏迷患者,分析病因构成及诊治方法。结果40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13例占32.5%,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死5例;急性中毒11例占27.5%,其中急性酒精中毒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各3例;脑创伤9例占22.5%;内分泌系统疾病5例占12.5%,其中糖尿病并发症3例,低血糖2例;无明显诱因2例占5%。结论临床中造成昏迷的原因多样,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快速查明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手术技巧、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改良造口术治疗确诊为慢性泪囊炎患者16例(18眼).18眼术中均使用鼻黏-骨膜瓣修复造口,膨胀海绵固定泪囊瓣.结果 16例(18眼)术后均在鼻内镜下随访6~13个月.1眼因术后未能定期复诊,术后2个月造口瘢痕闲锁,再次手术后治愈,1眼同时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的同期行FESS为好转,随访8个月,轻度溢泪,加压冲洗通畅.其余16眼术后均冲洗通畅,症状消失,鼻腔造孔上皮化、通畅.治愈17眼(94.4%),好转1眼(5.6%).结论 妥善的处理泪囊瓣和使用鼻-黏骨膜瓣修复造口,以及合理细致的术后局部处理,符合鼻腔生理功能恢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局部瘢痕增生,以及骨质重塑、骨炎反应,提高了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鼻腔、颞骨神经内分泌癌的生物学特征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2例原发于鼻腔鼻窦、颞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并探讨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头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女性,68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左鼻塞、鼻腔暗红色肿物。鼻窦CT示左鼻腔占位性病变,行手术加放化疗、靶向治疗,带瘤生存。1例为女性,70岁,临床表现为右耳流脓、耳痛、面瘫。先后行两次手术和两次放疗。第二次手术及放疗后1个月死于肺转移、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鼻腔鼻窦和颞骨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该瘤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生长迅速、侵犯广、转移率高、预后差、差异大等特点。诊断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实施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改良面部除皱切口联合腮腺套在功能性腮腺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科对32例腮腺浅叶肿物采用改良面部除皱切口,实施功能性腮腺外科手术,其中4例肿瘤切除后术区缺损较大,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全部术后使用腮腺套加压包扎。探讨该入路的术野暴露、美观程度,以及面瘫、面侧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使用腮腺套预防涎瘘的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术野暴露良好,均能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足够的腮腺组织。术后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4例(12.5%),暂时性耳垂麻木8例(25%),均在2~3个月后缓解。Frey′s综合征3例(9.4%)。全部病例均无涎瘘发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对术后切口的平均客观美容满意度评分9分。4例术中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的患者术后1年复查,术区面侧与健侧相比无明显不对称性凹陷。随访24~50个月(中位随访期: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联合腮腺套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手术,具有术野暴露良好、切口相对隐蔽、美容效果良好、切口I期愈合快、无明显并发症优点,符合功能腮腺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腮腺肿瘤切除术历经200多年,手术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手术切口的选择上,从传统主张大切口、大翻瓣术式,到现代功能性腮腺外科理念引导下利用人体天然隐蔽部位的改良除皱美容切口,以及在内镜辅助下的各种个性化改良手术切口,让手术越来越精细化,并可以达到术后不留可见瘢痕的美学效果。在根治肿瘤的前提下,还尽可能保存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这些理念和技术的改进提高了腮腺肿瘤的治疗水平。本文回顾了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并就腮腺手术切口的设计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良性病变(maxillary sinus benign diseases,MSBD)主要包括炎性增生性病变和良性肿瘤病变,处理此类病变的外科手段通常有开放式手术和鼻内镜微创手术.经典的上颌窦开放式手术有Caldwell-Luc手术,曾是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根治术式.此外,Denker术式、面中掀翻、改良上颌窦切除术等是针对上颌窦病灶范围广泛、需要切除范围较广的开放式手术.开放式手术视野宽广,利于病变切除,但手术创伤大,多要牺牲下鼻甲和鼻泪管,术后并发症明显.鼻内镜技术创建后,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基本取代了Caldwell-Luc手术,一些开放式手术同时也在鼻内镜辅助下处理某些上颌窦特殊病变[1-2].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日渐成熟,充分展现出高清视野、微创和保留鼻腔生理结构功能等优势.改良的鼻内镜上颌窦术式正逐步替代上述开放式手术,形成系列化、技术成熟的经鼻上颌窦手术入路.并已开始向翼腭窝、颞下窝等延伸,成为新的热点.我们通过文献复习,对鼻内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27例单侧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或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排除恶性肿瘤。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腔上皮化,下鼻甲形态良好,均无溢泪发生。仅1例乳头状瘤术后2个月复发,局部处理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鼻道扩大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创伤小,手术视野广阔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清除病变,术腔符合鼻腔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需要,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莹华  张红春  韦廷佳 《河北医药》2012,34(13):2050-2050
患者,男,26岁.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息肉)入院.既往无其他特殊疾病.入院检查肝肾功能等均正常,于2010年5月行鼻内镜鼻窦外科手术,住院中使用头孢类药物抗炎,患者无特殊不适.出院后改为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250 mg(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250 mg×5粒/盒),2次/d.患者服用克拉霉素3 d后在一次房事中发现勃起障碍,起初并未在意,继续服用克拉霉素,数天后再次房事仍然出现勃起障碍.复诊时请男性科医师会诊,排除心理性及病理性原因,考虑药物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建议停药观察.1周后电话调查中患者诉勃起障碍消失,建议改用罗红霉素胶囊继续治疗3个月,并定期复诊,至今1年患者无勃起功能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