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位于体表,乳腺病的体征检查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临床工作时有疏漏。正确的全面检查和确切的记录对早期发现乳腺肿瘤、鉴别病灶性质、避免将乳腺生理变化误诊为肿瘤,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其它治疗均有意义。检查不全记录不确切可致诊治工作尤其随诊工作困惑,不利于病人。几年年,临床中应用乳腺座标图记录法,提高检查记录质量及可比性强。本文重点介绍乳腺座标图的临床应用。 检查时要有充分光线,可发现乳房皮肤微小变化。病人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微粒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标志肿瘤区域淋巴结,曾采用墨汁、美兰等涂色剂。后者的趋向性及附着性不强。墨汁的趋向性和附着性优于美兰,但颗烂较大,纯净度欠佳,在临床中应用受限。研制微粒活性炭,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文献进行了大量报导。利用活性炭微粒作为肿瘤区域淋巴结染色  相似文献   
3.
肺癌肺切除手术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本文仅就肺癌肺切除术纵隔淋巴结规范性清除的必要性及其在肺癌外科治疗效果方面的实际意义提出商榷。为提高肺癌肺切除术效果而共同努力。肺癌的肺切除术的基本技术原则是切除原发灶所在的肺叶或一侧肺,同时清除纵隔淋巴结。这个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如果木做规范的纵隔淋巴结清除,则难以确切无误的判定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及其范围。非但不利于手术后辅助治疗的安排,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功能骤然障碍危及生命者,谓之呼吸危象。它不是独立疾病,是以危及生命的呼吸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急症。由于呼吸危象所造成的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因此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治疗常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5岁,无相关职业史。病史三年半.阴囊右外侧皮肤局限皮肤粗糙,轻度痒感.脱屑。按阴囊疹治疗三年半,无根本疗效。皮损灶1cm2发展缓慢。1994年1月病灶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Paget病。一周后行阴囊Paget病根治切除术。切口一期愈合。标本为35cm。阴囊皮肤,皮损粗糙面1cm2。病理诊断Paget病,皮肤切缘及基底无癌。术后放疗.局部照射剂量35Gy。阴囊皮肤放射性皮炎,相应处置而愈。1994年3月、9月及12月连续随诊,血常规正常.CEA1.89ng/ml.B超检查腹股沟部及盆腔内各血管旁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按原发灶部位、类型、大小而决定切除范围和R_2R_3淋巴结清除所组成的胃癌标准术式为大家所接受,著者早已提出根据癌灶性质和部位重点清除,根据术中所见和具体病例选择适当术式。近些年随着早期胃癌增加,出现了对早期胃癌R_2是否妥当及缩小手术有否可能的意见。溃疡病胃切除术并发症比胃癌者少,且恢复快。这不只是因为胃癌切除范围大,而且因为清除淋巴结对腹腔内脏神经、脉管系统及胰组织带来较大的侵袭所致。有的早期胃癌也向3、4组淋巴结转移。所以不宜无区别一律缩小淋巴结清除范围。但粘膜癌(m)粘膜下  相似文献   
7.
瘤块型乳腺增生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瘤块型乳腺增生病的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1995年12月13日至1998年6月31日,对30例,瘤块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达那唑及三苯氧胺口服三个月为一疗程。结果 疗效显著,副作用仅一过性阴道出血1例,月经推迟及轻度发胖1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对于瘤块型乳腺增生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可靠,确为独立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当代诊断技术的进步,使食管癌诊断在质和量二方面达到了相当精确程度。超声内窥镜检查对直径0.5cm的纵隔淋巴结诊断率为89%。对食管癌深度诊断特别有价值。食管粘膜癌诊断率88%,粘膜下癌诊断率84%。这种检查无侵袭性,可重复。超声波检查对颈部腹部淋巴结诊断率为95%。X线检查、CT检查、细胞组织学诊断达到较为理想程度。对癌灶部位、范围、深度、外侵、淋巴结转移,病灶恶性度以及无肺、肝、骨等转移的检查诊断构成立体的判断。为外科治疗提供了有利依据。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胸部食管癌外  相似文献   
9.
由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是力争完成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肺癌的规范,无疑对肺癌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肺癌诊断治疗工作的规范化,对提高肺癌治疗效果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将产生明显影响。《规范》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广大肿瘤研究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在肿瘤防治工作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们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规范》是提高肿瘤诊治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这部《规范》既接近国际上的规范,又有我国实际特点和内容。前者可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后者有利于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肺癌有无纵膈淋巴结转移,对决定治疗及判断予后的重要性无需赘述。CT是检查纵隔淋巴结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外关于纵隔淋巴结部位区分及命名的报导颇多。但至今在临床实践中,CT谈片判断纵隔淋巴结部位及命名,常有异议。因此根据解剖标志确定详实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