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福州地区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证素特点及发病规律。方法收集308例患者,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运用证素辨证方法 ,研究该病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分布特点。结果 1福州地区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病位证素以肝、肾为主,尤以肝为发病的关键,肝的病理变化贯穿本病全程。脾、心、心神、胞宫的病变亦十分突出;2病性证素中阴虚、气滞、血虚的发生频率最高,是主要的病性证素。病理积分亦以阴虚为最高,其次为气滞和血虚。城镇患者肝、脾、心、心神的病变较农村显著,阴虚、气滞、痰、热、阳亢的病理变化明显高于农村患者;而农村患者肾的病变较城镇突出,血瘀、气虚、阳虚的病理变化明显高于城镇患者;3绝经前后诸证的证素特点受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福州地区女性绝经前后诸证发病有一定区域特点,肝为发病的关键,其病理变化贯穿本病全程。阴虚、气滞、血虚是主要的病性证素。证素特点受职业、文化程度、地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慢肾1号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小鼠模型的自由基损伤及免疫病理学等超微结构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的方法建立小鼠慢性肾炎病理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其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结果:治疗组小鼠一般情况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及中、西药对照组,24h尿蛋白显著少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中药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OD活力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肾1号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慢性肾炎的机理可能与该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或阻断脂质过氧化链锁反应,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降低临床症状评分、SAS和SDS评分,以及提高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效果优于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5.
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固然与肾气渐衰有关,但其发病与否和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较大。本文综述了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体质研究现状,并对"辨体质"在绝经前后诸证防治中的意义作一展望。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电镜技术研究温肾补元、健脾生肌中药对多发性肌炎(PM)免疫机制的影响和干预。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1诱导、家兔肌匀浆分次免疫、加用完全弗氏佐剂制成多发性肌炎豚鼠模型。40只PM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豚鼠(15只)每只经胃管喂以温肾补元、健脾生肌中药50ml/kg/d;B组豚鼠每只经胃管喂以雷公藤多苷50mg/kg/d;C组豚鼠作为治疗空白对照。治疗4周后比较各组症状、肌酶谱、肌肉病理改变情况。结果:应用温肾补元、健脾生肌中药治疗后,A组动物的肌无力症状得到了改善,活动能力和进食量均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和B组治疗4周后,肌酶谱与C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B与C组的AST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A组、B组治疗后CPK、LDH、AST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治疗后CPK、LDH、AST比较,A组低于B组,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肌酶谱有升高表现。肌肉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治疗后,C组豚鼠病变明显加重,肌纤维变性坏死的范围更大;A组、B组豚鼠表现为零星的、小范围肌纤维变性,肌横纹较前清晰,单核细胞浸润较少,并可见较多的增生性肌纤维。A组治疗前后肌肉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后肌细胞MHC-1类分子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温肾补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近4年本院4种主要阴性菌耐药率,研究四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利用WHONET5.6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本院2012-2015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4种阴性菌每半年的耐药率,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相关性.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三种细菌的耐药率逐年下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正相关性(r>0)明显(P<0.05)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环丙沙星.负相关性(r<0)明显(P<0.05)的有哌拉西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结论 本院主要阴性细菌耐药率变化复杂;其变化趋势有待于继续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合凝乳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凝乳酶组、莫沙比利组及复合凝乳酶联用莫沙比利组3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复合凝乳酶胶囊、枸橼酸莫沙比利、复合凝乳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比利口服.疗程均为4周,每周对患者随访1次,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精神状态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1、各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逐渐下降,4周末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4周后,组间症状积分比较:莫沙比利组>复合凝乳酶组>联合用药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均逐渐升高;治疗后1周、2周,复合凝乳酶组及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莫沙比利组(P<0.05),复合凝乳酶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复合凝乳酶组>莫沙比利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合凝乳酶胶囊起效快,副作用少,疗效肯定,对提高FD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时间联合应用复合凝乳酶胶囊及莫沙比利治疗FD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解建国经验方解郁排毒汤治疗疑难病3则。主要有:身如蚁行、虫拱案,颜面游风、鬼块案,痿病案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慢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及其它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硬化患者升高更加显著(P〈0.01);(2)肝硬化患者TBA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的升高逐渐递增,且C级与A、B级之间TB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脂肪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BA阳性率分别为28.6%、88.3%和100%,肝硬化患者的TBA阳性率高于ALT、AST和TBIL;(4)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C级TBA阳性率与A、B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ild-Pugh分级B、C级TB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肝功能实验指标(P〈0.05)。结论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对监测肝病的病情发展、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在分析肝硬化患者肝损害方面比常规肝功能项目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