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局部麻醉下经皮椎弓根螺钉钉棒杠杆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26例胸腰椎创伤性骨折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手术,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5.2岁;骨折部位:T_(10)骨折1例,T_(11)骨折1例,T_(12)骨折9例,L_1骨折9例,L_2骨折7例。术前进行脊柱正、侧位X线、CT和MRI检查,评价椎体、椎管、椎间盘及韧带损伤情况。根据脊柱骨折Magerl分型:A1型骨折16例,A2型骨折3例,A3型骨折5例,B1型骨折1例,B2型骨折1例。神经功能Franke1分级E级14例,D级9例,C级3例。在局麻X线监视下,通过一系列置钉及复位方法来矫正压缩及后凸角。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5.9±12.4)min,术中失血(24.3±10.1)ml,切口长度(6.3±0.3)cm,术中麻醉评分优良率为84.6%,伤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2±0.8)分减轻为术后(2.1±0.6)分。矢状面后凸Cobb’s角由术前(9.4±9.4)°减少为术后(3.0±7.7)°,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由术前(74.0±15.3)%恢复至术后(101.8±18.5)%。无神经损伤加重或其它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3.2个月,存在神经功能不全损伤患者术后获得1级及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较术后无明显丢失(P0.05),VAS评分得到进一步缓解(P0.05)。结论局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钉棒杠杆复位技术能有效恢复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本院成立根本原因分析(RCA)小组选择临床上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将典型案例按照RCA的4个实施阶段编写成小故事并上传至医院QQ软件平台与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学习交流。护理人员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并贯彻实施,从而使护理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安全性,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水平。结果通过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警示教育案例进行书写,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明显上升,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案例书写,提高了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识别风险的能力及防范意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这种形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根性疼痛、麻木及冷感等神经症状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该院105例由单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根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神经妥乐平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妥乐平片与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物(西乐葆胶囊)。观察二组患者用药后1,2周及停药后1,2周下肢疼痛、麻木及冷感变化情况及半年内症状复发率情况。结果二组患者用药后1,2周及停药后1,2周后,在下肢根性疼痛、麻木及半年内症状复发情况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用药后2周疼痛减轻优良率和麻木症状改善优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妥乐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根性疼痛、冷感、麻木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其疗效持续时间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5岁,2020年1月5日因锅炉爆炸致热蒸汽烫伤全身多处。患者受伤后否认吸入浓烟,无明显气促、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创面未处理,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救治,输入血浆600 mL、胶体500 mL、晶体4600 mL,创面行简单清创换药处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于伤后10 h转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继续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137次/min,呼吸频率17次/min,血压89/50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根据统计32例使用乙酰谷酰胺病例,其中11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21例乙酰谷酰胺0.5 g、1次/d;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8~51岁;脑外伤26例,急性农药中毒6例。我科尽量统计单一病种,排除失血性、失液性及心源性休克,排除药物过敏性休克。32例病人,出现3例低血压,其中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严重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是经过特殊方法提取的血小板含量丰富的血浆,相较普通血清含有更丰富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衍生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人骨髓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拟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骨创伤修复血管化中的作用.方法:抽取16名健康志愿者自体外周静脉血获取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血内皮祖细胞,将培养8 d的内皮祖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牛血清组采用培养基为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配比高糖DMEM培养基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 U/mL;无血清对照组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 U/mL.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AC133和vWF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培养6,12,48 h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各组细胞均在接种后12~24 h开始贴壁,并由圆形逐步变化为梭型、多角形、不规则形状等.②富血小板血浆作用于内皮祖细胞6 h后,A490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 h时其促进作用更强(P<0.01).在0~48 h,随时间延长,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作用相应增强.③富血小板血浆可提高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6 h开始明显增强(P<0.05),于12 h达高峰(P<0.01).48 h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富血小板血浆显著增强内皮祖细胞体外管腔形成能力,在作用时间为48 h最为显著,并且形成的管腔样结构也较对照组复杂.  相似文献   
8.
颈椎损伤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每年有15万~2万人因外伤致脊髓损伤,已成为全美重要的健康问题。一个夏日午后,一位护士在湖边发现一名叫Steve的少年玩水时不慎头部被撞击,四肢不能活动。她立刻让一人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她考虑Steve是颈椎受损,随意搬动将加剧损伤,故让其他人小心地扶着患者的头、躯干和双腿,使其成一条直线。病理分析 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否认有痛感。呼吸表浅,呼吸频率24/min,脉搏110/min,后颈部相当于颈椎中段处有隆起,四肢随意运动消失。故判断为完全性脊髓受压,可能有膈神经传导受阻,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单膝关节置换和双膝关节置换病例的文献回顾,了解双膝关节一期续贯置换术的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初步探讨双膝置换手术方法的选择,供临床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01/2004-12关于膝关节置换并发症的文章。检索词“totalkneearthroplasty,complication”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影响因素。②单膝关节和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对比性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22篇,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发病率、影响因素的14篇,关于单膝关节和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对比性研究8篇。资料综合: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死亡、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肠梗阻、心动过速等。双膝与单膝关节置换相比: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增高,除消化道并发症外,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增高。结论:双膝关节一期续贯置换术是一个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术前存在较多内科合并症和高龄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双膝一期续贯置换。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来随着神经外科学及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继发性脑梗死被发现,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继发性脑梗死的病例进行分析及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