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脉安冲剂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安冲剂由山楂、麦芽组成,具有降压、降血脂等作用。本文以山楂中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药理作用的文献报道为依据,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同时,通过重现性和回收率等试验,证实了用比色法可进行含量测定,并找出了浸膏和成品含量的变化关系,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医学研究常用统计数字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但如果运用不当,常会做出错误结论。兹就一般医学杂志在这方面最常碰到的问题,提出下列意见与同道共同商讨。为便于查阅,文中举例多利用本刊材料,必要时亦引用全国性的医学杂志文献。一、“比”和“率”的性质及其运用“比”和“率”是一种相对数,亦叫相对指标,它反应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最常用的“比”是百分比,如某病患者年龄分配或男女患者人数的百分比等,统计学上称为结构指  相似文献   
3.
用双波长—等吸收点法测定银黄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波长分光光度计(751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运用双波长一等吸收点法原理,对银黄注射液中主要成分黄芩甙定量测定,经实验表明以276nm~255nm波长相组合较为理想。实验回收率为:黄芩甙平均回收率为96.68% S=0.032:银花提取物(绿原酸计)平均回收率为103.89% S=0.039。本方法避免了二种成分共存时的相互干扰,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对快心率患者降低辐射剂量及保证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60例患者接受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为73~80次/分。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选择管电流为230~750 mA,管电压为100~120 kV。扫描后分别采用SSF重建及不采用SSF重建。计算患者的有效剂量(ED),并将其与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参数模拟计算的ED进行对比。采用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对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不结合SSF技术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3.41±0.59)分和(2.55±1.45)分(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的ED分别为(4.86±0.80)mSv和(15.80±2.50) mSv (P<0.0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SSF技术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并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0TMR3D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1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TOF_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l—fs成像的患者30例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30例3DTOF—MRA检查中,A级25例,占83%;B级3例,占10%:C级2例,占7%。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A级20例,占67%,13级6例,占20%:C级4例,占13%。结论3DTOF-MRA技术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存在的不足,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l—fs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颈部3DTOF—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二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其在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能谱纯化Sn100 kV超低剂量扫描与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比在乳腺及肺联合筛查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第3代双源CT Sn100 kV胸部超低剂量扫描的女性体检者为实验组,另选取40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女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扫描方案乳腺和肺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在乳腺及肺客观图像质量对比中,实验组气管、腋下脂肪、肩胛下肌噪声值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信噪比(SNR)较对照组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乳腺腺体噪声亦较对照组下降(P=0.00)。实验组的肺及乳腺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评价者之间一致性强Kappa=0.82。实验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约达86%)。结论:第3代双源CT Sn100 kV超低剂量扫描方案较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可在提高乳腺及肺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为临床通过胸CT扫描对女性体检者进行肺癌及乳腺癌联合筛查提供了新的参考,达到“一查双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基于FSE的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神经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例疑似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常规、3D-ASL及MR脑灌注-动态磁敏感对比成像(DSC)。分别测得DSC和3D-ASL两种方法中的肿瘤实质部分最大相对血流量(r TBFmax)。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r TBFmax做差异分析(t检验);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别比较ASL及DSC产生的r TBFmax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35例患者中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高级别胶质瘤18例(WHOⅣ级11例,Ⅲ级7例),低级别胶质瘤13例(WHOⅡ级)。r TBFmax值在3D-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 D-A S L法测得的r T B Fm a x值,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3 4±1.2 1)、(0.69±0.36),DSC法测得的r TBFmax值分别为(2.55±1.06)、(0.72±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ASL可成为胶质瘤血流动力学的常规评估方法,将其与常规MRI扫描联合用于术前胶质瘤级别的评估会提高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容积CT(VCT)成像技术在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血管,观察病变血管显示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VCT血管重建成像均能清晰下肢动脉病血管不规则钙化、扭曲、囊袋样扩张、管壁僵硬、迂曲等,能清晰显示术后金属支架及人工血管全貌。VCT扫描时间为22s、25s、28s,扫描间隔时间3s,通过后处理软件,均能显示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使下肢动脉能完整显示,无任何骨骼干扰,完全符合临床诊断。结论64排128层螺旋V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100例受检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多层螺旋CT,对比剂(优维显)1ml/kg,注射速率5.0ml/s,采用VR、MPR、MIP、CPR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100例受检者中,心率小于60次/min的25例,共100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95支(95%),心率在60~70次/min的40例,160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150支(93%),心率在70~80次/min的25例,共100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80支(80%)。心率80次/分以上的10例,共40支冠状动脉,显示清楚的20支(50%)。分支显示不清冠状动脉,经过拆分期相(P40%~50%,间隔5mm,采用双扇区SnapshotBurst-2)100%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血管搭桥和腔内支架放置术后的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从虾蟹甲壳制备壳聚糖的改进工艺,比传统的生产工艺缩短了制备周期,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