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面肌痉挛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同时利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法展开术中监测;对34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患者进行面神经远端探查,发现其中17例患者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现象,给予充分减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4例LSR完全消失,其他3例患者LSR并未消失;手术治疗效果为12例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抽动完全消失,其他5例患者出院时面部仍有抽动,经8~12个月随访面部抽动均完全消失。术后并发症为听力下降2例,颅内感染2例,经处理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按照LSR监测结果为存在远端血管压迫的患者展开减压治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6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42例(观察组)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平均病程、压迫血管情况、减压程度、压迫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相比,典型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能原因为患者发病年龄较大且病程较短,主要为动脉压迫且为单支分布,术中减压充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D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其中TNBC 27例,非TNBC75例,均应用DX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NBC患者总有效率与非TNBC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临床完全缓解率高于非TNBC患者(P<0.01,P<0.0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手足综合征等,TNBC与非TNBC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较非TNBC患者对D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敏感,且未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细胞周期素G1(cyclin G1)在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探讨cyclin G1与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的78例女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定.在这78例乳腺癌组织中随机选取2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RNA,进行转录水平的分析实验.结果 cyclin 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cyclin G1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5),cyclin G1高表达的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最差,乳腺癌中cyclin G1表达相对于总体生存率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 cyclin G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么会荣  郭放  王晓娜 《吉林医学》2008,29(6):490-49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强化自我理念等在各个领域均有显著的提高。在医院被推向市场的当今社会。实施“一日清单”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为何实施“一日清单”制以及“一日清单”制度实施对加强医院管理。增加收费透明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ab2对结肠癌细胞外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SW620和HCT116两种结肠癌细胞系,建立Gab2表达降低和Gab2表达升高的稳定细胞株。将实验NOD/SCID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1)对照组;接种scr/MGC803体结肠癌细胞;(2)Gab2降低组;接种Gab2降低的siGab2/MGC803结肠癌细胞;(3)Gab2升高组;接种Gab2升高的Gab2/MGC803结肠癌细胞。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测量肿瘤的大小和侵袭范围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处理后3组细胞迁移数计算结果显示,Gab2降低组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Gab2升高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NOD/SCID小鼠均在接种40 d后处死,比较接种前与接种后小鼠体质量,Gab2降低组显著低于Gab2升高组、对照组,对照组低于Gab2升高组。测量瘤体积,Gab2升高组高于Gab2降低组、对照组。Gab2降低组瘤体积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MMP-2、MMP-9蛋白的表达与Ga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Gab2可有效调控体外细胞迁移数,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通过调节MMP-2、MMP-9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在小儿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改进、心脏监护的推广以及心内手术的发展,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及诊断率明显增高。彩色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是用于临床检测心肌运动速度以反映心功能的新技术。本文应用DTI对76例心律失常患儿心肌运动速度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心功能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科技的发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发病人群不再局限于高龄年长者 ,现已波及到活泼可爱的儿童乃至婴幼儿。临床中以小儿心肌炎发病率较高。此病轻重悬殊 ,病程长 ,易复发 ,累及心脏。这使患儿及家长对康复和生存缺乏信心。在患儿的成长过程中 ,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因此 ,护理工作者做好此病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自 2 0 0 0年1月我院成立小儿心血管专科至今 ,一直重视对此病患儿和家长全程的健康教育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在我科住…  相似文献   
9.
中医脉诊在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非器质性病变诊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受科技发展的限制,加上传统中医相授多以口诀和感觉,主观性颇大,仍然处于经验医学的范畴之中。中医脉诊客观化和科学化研究将古老的中医脉诊与现代科学方法联系起来,可增强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地位。其中,研制脉象传感器是第一步,把过去靠医生手指拾取的信号转变为可由现代工具采集、运用现代方法进行分析的信号。第二步则是依据不断改进的脉象传感器,进行深入的脉象信息分析,并寻求临床应用途径。文章应用自制的基于单目CCD摄像头的脉搏图像传感器采集桡动脉脉搏图像,提出一种无需标定CCD摄像头内外参数的方法,从图像中提取脉管径向多点离面位移变化信息,并由此离面位移变化信息以及切脉压力信息得出中医脉诊中的一些常用脉象指感特征信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中国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肾细胞癌(aRCC)患者101例,所有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根据 RECIST 1.0实体瘤评价标准联合影像学结果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应用 NCI-CTC-AE 3.0毒性评价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疗效评估显示: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32例,稳定(SD)50例和无效(PD)14例。总体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症状缓解率(SAR)分别为36.6%(37/101)、88.1%(89/101)和86.1%(87/101)。影像学分析发现:在早期治疗后,肺脏转移灶直径缩小且 CT 值降低。出现单纯肺脏转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脏器转移或多脏器转移的患者(P=0.001)。生存分析显示:3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76.8%。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手足综合征和腹泻。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改善中国 aRCC 患者的 PFS 和1年总生存期(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出现单独肺脏转移或Ⅲ~Ⅳ度不良反应的 aRCC 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疗效更佳。但上述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