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1971年Lukes提出淋巴瘤的免疫学分类以来,淋巴瘤的免疫学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认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是单克隆肿瘤细胞增殖的结果,并提出绝大多数B细胞产生单型Ig,常含一种重链和轻链。我们选用组织学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31例。用免疫酶标记法进行研究,试图探索其Ig免疫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回盲部结核一例王占江,展德廷,郭宪生,蒋苏齐,芦海虹,陈晋瑞患者男,39岁。右下腹部疼痛件恶心呕吐30小时,加重5小时。一年前曾因腰痛于多家医院就诊,经CT、MRI和ECT检查均提示腰椎转移瘤。否认结核病史。体检:痛苦...  相似文献   
3.
微小组织琼脂石蜡双重包埋制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内窥镜检查及针吸检查,临床应用的范围日趋广泛,因此在病理工作中,微小标本也逐渐增多,这种小标本制片困难,特别容易发生组织丢失或混入其他组织,多个小组织也很难包埋在一个平面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用擦镜纸包裹或用小瓶单独脱水浸蜡,除操作繁琐外,仍难避免出现上述弊病。经改用琼脂石蜡双重包埋制片法,在2000余例活检标本实际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针吸活检术,国外开展比较普遍,国内报道较少。我科从1984年2月至1986年8月对8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施行了针吸活检术,并将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做了对照,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资料:本组80例中,男性21例,女性59例;年龄20—62岁;病程7天—30年。可触到的甲状腺肿物直径1—12cm。  相似文献   
5.
鉴于荆豆凝集素(UEA)对腺癌细胞有较特异的亲合作用,本对37例不同疾病浆膜腔积液标本进行了UEA染色的实验观察。18例腺癌中14例阳性(77.8%),7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及12例其它类型肿瘤均为阴性。因此.可将EA作为较可靠的腺癌细胞标记物应用于日常细胞学检查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石蜡火棉胶双重浸透包埋法制作皮肤与瘢痕组织切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蜡火棉胶双重浸透包埋法制作皮肤与瘢痕组织切片李玉霞孙本善△郭宪生皮肤和瘢痕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组织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尤其瘢痕组织的纤维成分多,细胞成分少,结构致密,与石蜡的相融性差,按常规制片技术难获满意结果。近年来,我们自行改进设计了石蜡火棉胶...  相似文献   
7.
核仁组成区银染色技术(AgNOR)近年来在病理组织学领域已广泛应用。但在针吸细胞学领域,由于标本量很少.一般只有一、两张涂片供常规染色检查用.使AgNOR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应用脱色技术与AgNO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已存档的常规染色标本进行研究.收到良好效果。标本进行核仁组成区定量分析研究后.  相似文献   
8.
细针吸取细胞学对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状腺肿物细针针吸细胞学(FNAC)诊断的价值,取同时有术前FNAC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的甲状腺肿物240例,对其FNAC结果和组织学切片诊断进行对比。本组240例中,男63例,女177。例;年龄20.65岁;病程10天~30年。可触摸到的甲状腺肿物直径1-12cm。结果表明,FNAC的总准确率为93.44%,敏感性为65.91%,特异性为93.87%,假阳性为0.47%,假阴性为6.82%。结论:FNAC用于甲状腺肿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109例口腔颌面部肿物针吸细胞学与其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结果 109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46例,针吸细胞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1.3%,其特异性在90%以上。组织病理学诊断恶性肿瘤63例,针吸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74.6%,其敏感性在75%左右。结论 针吸细胞学对口面部良性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手术治疗;而对口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偏低,这与某些肿瘤仅凭形态不能判断良恶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p53基因与食管鳞癌的预后关系,用免疫组化法对117例食管鳞癌病理标本做了p53蛋白检测。结果显示:①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选的阳性率为58.97%,在正常食管粘腹中不表达;②p53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食管鳞癌的中期或早期;③p53的定性表达与病人预后无明显关系,不随病期或有转移而提高其阳性率;④p53蛋白的定量表达与病人预后有关,强阳性存活期短,预后差;弱阳性存活期长,预后较好。结论:食管鳞癌病人p53蛋白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病人预后的一个免疫学参考指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