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改进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与胶原溶液混合并注入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待混合物在管外腔中形成胶原凝胶将肝细胞悬浮其中,构成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另将大鼠肝细胞混悬液注入涂有胶原层的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构成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两组反应器均由管内腔循环灌注培养液,置孵箱培养9 d,每24 h换液一次,每48 h取灌注液检测白蛋白(Alb)、尿素、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检验反应器的肝细胞功能。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Ⅰ组和Ⅱ组的Alb值均在灌注第3天达峰值,分别为(1.41±0.08)和(0.65±0.05)g/L,3~9 d各时间点Alb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尿素值分别在灌注第5天和3天达峰值,分别为(1.73±0.14)和(1.56±0.18)mmol/L,5~9 d各时间点尿素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LDH值在灌注第9天达峰值,分别为(32.03±9.13)和(70.17±25.28)U/L,1~9 d各时间点LDH值Ⅰ组均明显低于Ⅱ组(P值均0.01)。提示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比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有更好的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肝细胞酶漏出也更少。结论胶原凝胶混悬固定肝细胞更适用于构建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所谓社会护理,就是护士走出医院进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家庭保障人们的健康。同时运用各种社会手段和方法与医生及其他方面的人员共同指导人们改善生产环境,规范人们的健康行为,努力减少消除致病的社会因素,增进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肺炎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肺炎的情况,我们对2003-2006年我院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内感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防治措施,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医院手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手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是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00万至300万医院感染病例,导致8.8万患者死亡,约4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院内获得性感染使英国每年耗资10亿英镑,影响近10%的患者,导致每年5000多人死亡(超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且大大延长了住院天数。我国每年约400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160亿至24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异体淋巴细胞(Heterogeneic lymphocyte, HL)和自体淋巴细胞(Autogeneic lymphocyte, AL)序贯注射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CC3HF1小鼠作供鼠, 制备异体淋巴细胞(HL);用CB6F1小鼠作受鼠, 在受鼠腹股沟皮下组织内接种Hepa1-6细胞。用冻融法从小鼠血浆提取冷沉淀, 制成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 FG);用FG与HL或AL组合为FG-HL或FG-AL。实验治疗分两个阶段。前阶段(共15 d):用FG-HL注射到受鼠荷瘤组织表面(实验组);用FG-磷酸盐缓冲液(FG-PBS)同法注射受鼠作对照组。而后检测两组受鼠的脾淋巴细胞杀瘤细胞率和脾淋巴细胞、CD8+T、NK细胞数量等免疫学指标。后阶段(共10 d):从实验组、对照组中随机选出部分受鼠, 取淋巴细胞(AL)组成FG-AL分别注射到本组其余受鼠的荷瘤组织表面;治疗后剥出受鼠体内肿瘤, 比较两组的瘤体积和抑瘤率。结果 前阶段治疗后, 实验组受鼠AL的杀瘤细胞率(26.70±7.22)%明显高于对照组AL的相应值(5.70±2.68)(P<0.01);实验组受鼠脾淋巴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P<0.05)。两阶段治疗结束后, 实验组受鼠的瘤平均体积(1.20±0.33)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瘤平均体积(2.05±0.37)cm3(P<0.01);实验组的抑瘤率为41.5%。结论 肿瘤局部注射FG-HL, 再注射FG-AL可明显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 有望成为一种抗肿瘤生物疗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已有胶原溶液灭菌方法中,微孔膜过滤和紫外线照射可不降低溶液的黏性,但紫外线只能用于表层溶液或透明管道中溶液的灭菌,限制了紫外线的灭菌效率。如果能用紫外线使一个容器中上下各液层都受照射灭菌,就可省去紫外线灭菌的循环管道,可简化操作保持灭菌蛋白特性。 目的:改进紫外线灭菌法,使之适用于胶原溶液的灭菌。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0-02/2008-06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所完成。 材料:灭菌装置由紫外灯、反光罩(可罩于摇床上)、摇床和容盘组成。 方法:①容盘置于摇床上。将待灭菌的酸性胶原溶液装入容盘,液层深8~12 mm。②开动紫外灯和摇床,使容盘中溶液摇动混合、暴露深层受紫外线照射。③将经照射灭菌的胶原溶液pH调为7.4,使成凝胶。 主要观察指标:①胶原溶液层厚、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灭菌效果(菌落计数)的影响。②将紫外照射后的胶原溶液pH调为7.4,形成凝胶时间。 结果:①液层厚8 mm照射30 min的胶原溶液和液层12 mm照射90 min的胶原溶液,经培养均显示细菌和霉菌阴性。②将用本法灭菌的胶原溶液pH变为7.4后可在1 h内形成凝胶。 结论:紫外线摇动灭菌法简便有效,灭菌后不影响胶原溶液成凝胶性,适用于胶原及类似蛋白溶液的灭菌。  相似文献   
8.
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多重病原菌感染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多重病原菌感染病例的易感因素及感染病原菌.方法 调查分析医院2004-2007年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多重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结果 21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27例发生多重病原菌感染(12.5%),检出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2株(33.3%)、革兰阳性菌10株(15.2%)、真菌34株(51.5%),患者多为疾病终末期,住院时间长,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长期或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激素、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均导致多重病原菌感染增多.结论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病原菌感染病情危重难以控制,治愈率低,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进行预防性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合理用药;严格消毒隔离措施,以降低多重病原菌的感染率及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度收住本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3.7%,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8.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2.4%)(P〈0.05)。患者年龄越大,并发医院感染越多(P〈0.001)。院内感染以腹腔感染占首位,致病菌以真菌或条件致病菌为主;其易感因素为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糖尿病等;医院感染导致各种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增多(42/113)。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会使病情恶化或死亡发生率增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已有胶原溶液灭菌方法中,微孔膜过滤和紫外线照射可不降低溶液的黏性,但紫外线只能用于表层溶液或透明管道中溶液的灭菌,限制了紫外线的灭菌效率.如果能用紫外线使一个容器中上下各液层都受照射灭菌,就可省去紫外线灭菌的循环管道,可简化操作保持灭菌蛋白特性.目的:改进紫外线灭菌法,使之适用于胶原溶液的灭菌.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0-02/2008-06在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研究所完成.材料:灭菌装置由紫外灯、反光罩(可罩于摇床上)、摇床和容盘组成.方法:①容盘置于摇床上.将待灭菌的酸性胶原溶液装入容盘,液层深8~12 mm.②开动紫外灯和摇床,使容盘中溶液摇动混合、暴露深层受紫外线照射.③将经照射灭菌的胶原溶液pH调为7.4,使成凝胶.主要观察指标:①胶原溶液层厚、紫外线照射时间对灭菌效果(菌落计数)的影响.②将紫外照射后的胶原溶液pH调为7.4,形成凝胶时间.结果:①液层厚8 mm照射30 min的胶原溶液和液层12 mm照射90 min的胶原溶液,经培养均显示细菌和霉菌阴性.②将用本法灭菌的胶原溶液pH变为7.4后可在1 h内形成凝胶.结论:紫外线摇动灭菌法简便有效,灭菌后不影响胶原溶液成凝胶性,适用于胶原及类似蛋白溶液的灭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