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多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百日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生和流行,从几个月的吃奶婴儿到七八岁的小儿都有可能染病,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10天。发病初期症状似感冒,打喷嚏、流鼻涕、轻微发烧,3~4日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唯有咳嗽  相似文献   
2.
本篇综述对ICRU89号报告的放射物理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为从事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同仁在放射物理相关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3D打印支架联合人造金刚石探头测量施源器材料对高剂量率后装192Ir源水中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金刚石探头与塑料插植针分别固定在3D打印支架上,金刚石探头的中心轴与塑料插植针的中心轴在一个平面内相互垂直。采用模拟源尺测量实测驻留位置为248 mm,该驻留位置与逐点测量的最大响应位置吻合。测量材料有304不锈钢、聚亚苯基砜树脂(PPSU)材料、有机玻璃(PMMA)材料和3D打印聚乳酸(PLA)材质。测量水中不同厚度或不同填充率的材料对吸收剂量的衰减。结果 304不锈钢和PPSU材料厚度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分别为y=-0.029 7x+1.000 3,y=-0.002 3x+1.010 2;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25 3和0.722 2。10 mm以内PMMA材料对剂量的影响均<1.5%。3D打印材料填充率(%)与相对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y=-0.000 4x+1.024 6,拟合优度R2为0.854 5。结论 施源器材料,尤其是高密度材料(如304不锈钢)和新型技术材料(如3D打印PLA),对192Ir后装源的吸收剂量影响需引起施源器开发人员和临床应用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均整模式与均整模式在脑转移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FFF模式的脑转移癌FSRT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全部实施FSRT的脑转移癌患者,共17例。对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治疗计划优化参数重新设计FF模式治疗计划。比较FFF模式和FF模式计划之间靶区剂量学参数、正常脑组织剂量参数和治疗效率参数,配对t检验其差异。结果: FFF与FF计划相比,梯度指数更低(3.31±0.97 vs. 3.45±0.87,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及FF计划的D5%、D50%、非均匀性指数、适形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FF模式,FFF模式计划中V12GyBED-Brain及Dmean-Brain均较小[(43.55±35.72) cm3 vs.( 47.75±38.79) cm3;(648.39±411.86)Gy vs. (667.15± 418.01Gy)],P值分别为0.003和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F模式计划的MU为1320.46± 354.99,高于FF模式(1220.74±267.86), 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FF模式靶区外剂量跌落更快,正常脑组织剂量更低,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正常脑组织。FFF模式计划未提高FSRT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Utrecht与Ring施源器剂量学差异。方法 MRI引导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5例,间隔采用Utrecht与Ring施源器,共96次。按照施源器不同分成2个组,每组48次,其中26次先采用Ring施源器,22次先采用Utrecht施源器。考察高危CTV体积和在A点水平处宽、厚、D90;OAR的D2 cm3;V7 Gy 、W7 Gy,A、T7 Gy,A、W/T7 Gy,A;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Utrecht与Ring组高危CTV体积、在A点水平处宽、厚、D90均相近(P=0.487、0.340、0.857、0.921);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均相近(P=0.136、0.802、0.985、0.458);V7 Gy 、T7 Gy,A相近(P=0.076、0.435),W/T7 Gy,A为Utrecht组大于Ring组(P=0.002)。结论高危CTV在A点水平处较宽,且在A点水平处宽厚比大的患者,适合采用Utrecht施源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 对 23例外照射(45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 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结果 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2Gy,α/β=10剂量高危靶 区D90%为(90.45±3.03) Gy,中危靶 区D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 D2cm3EQD2Gy,α/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 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 Ⅲ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定位与模拟机定位(或体表画线)剂量学的差异。方法对83例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拟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同时应用模拟机模拟常规治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采用2种治疗计划的患侧及双肺的V5、V10、V20、V30、计划靶区(PTV)接受40 Gy、45 Gy和50 Gy(PTV40、PTV45、PTV50)的体积百分比、PTV>60、PTV>70的体积百分比及靶区内受照最大剂量(MAX)的差异;比较两种定位模式与患者胸壁厚度的关系,并跟踪随访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常规治疗患侧及双肺V5、V10、V20、V30以及PTV40、PTV45、PTV50百分比均小于CT模拟定位计划结果,常规治疗PTV>60、PTV>70的百分比及MAX均大于CT模拟定位计划结果。患者平均胸壁厚度为22.9 mm,常规治疗PTV覆盖及正常组织受量与胸壁厚度呈负相关,CT模拟定位PTV覆盖及正常组织受量与胸壁厚度无相关关系。患者3年随访率达90.4%,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2.0%(9/7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CT模拟定位靶区涵盖优于模拟机定位的常规治疗计划,肺受量常规治疗计划优于CT模拟定位,但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未见提高。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较单纯模拟机定位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宫颈癌的根治性放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院采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方式,通过单一近似点源模拟线源来实现体积照射。因此,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可以进行适当的优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优化计划的初始状态必须从标准载源模型开始,并且保证优化后的计划基本保持梨形剂量分布。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宫颈癌腔内近距离治疗以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标准载源模型,并对计划优化模型和优化过程中的限制条件等做适当阐述,以期为宫颈癌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宫颈癌3D-IGBT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3D-IGBT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揭示其在IC-IS的应用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行3D-IGBT,其中45例130次IC-IS入组。将满足计划目标剂量分次定义为A组(37例86人次),余为B组(22例44人次),成组t检验差异。结果 施源器使用15、20、25 mm卵圆体的频率分别为50.0%、20.0%、30.0%,30 mm型号无使用。共置插植针499根,6、7、10、11孔位使用频率分别为23.1%、21.2%、21.2%、24.1%。A组平均插植针数为3.7根明显少于B组4.2根(P=0.008)。A组的HR-CTV平均体积为(40.71±18.43) cm3小于B组(51.81±14.74) cm3(P=0.001),A组HR-CTV的宽和高小于B组(P=0.011、0.006);而厚相似(P=0.595)。高与插植深度的差两组相似(P=0.366),宽与左右针孔间距的差A组小于B组(P=0.007)。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行IC-IS时,乌德勒支施源器的卵圆体多选用25 mm及以下型号,插植孔位多选用6、7、10、11号。在插植针数≥4根、深度≥3 cm时,宽度是影响计划剂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从二维近距离治疗向三维近距离治疗的跨越,并逐步尝试三维自适应近距离治疗,即四维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影像引导方面,实现了从CT引导向MR引导的跨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宫颈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中施源器的进展,以及由施源器进展带来的临床操作、影像采集和施源器重建中的相关技术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