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糖水平对18F-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行体格检查或评价肿瘤性质的受检者,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9组(组间距为1mmol/L),第1组为血糖正常组,即血糖<6.0mmol/L(10例);第2~9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分别为6.0~6.9mmol/L(11例),7.0~7.9mmol/L(13例),8.0~8.9mmol/L(11例),9.0~9.9mmol/L(11例),10.0~10.9mmol/L(8例),11.0~11.9mmol/L(6例),12.0~12.9mmol/L(5例),≥13.0mmol/L(5例).受检者做完PET/CT检查后,图像质量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判断.同时根据肝不同层面的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SUVmax)及SUV平均值(SUVavg)分别计算肝图像噪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组之间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第2~9组图像质量评分、肝噪声分别与第1组进行比较,第2~7组与第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8,9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评分低于第1组.(2)血糖水平与图像质量评分呈负相关(r=-0.52,P<0.05);血糖水平与肝噪声呈正相关(SUVmax、SUVavgr值分别为0.33和0.60,P均<0.05);SUVavg所算噪声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优于SUVmax.结论 图像质量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下降,血糖<12.0mmol/L时与血糖正常者PET/CT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当血糖水平≥12.0mmol/L时图像质量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I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中的辅助内分泌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不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死亡率与复发或转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3年无瘤存活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Ⅰ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辅助内分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复发、转移与死亡发生率,临床疗效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袋成形术联合应用阻塞器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患者36例,采用袋成形术联合应用阻塞器治疗,术后3、6、12个月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曲面断层片,记录囊腔影像面积变化,术后6~12个月对仍存留的囊肿行Ⅱ期囊肿刮切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3~6个月面部膨隆畸形均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无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0例患者囊腔体积缩小大于90%,24例囊腔体积缩小率达到80%~90%,2例囊腔体积缩小在60%以上;Ⅱ期囊肿刮切术后继续随访1年囊肿无复发,形态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袋成形术联合应用阻塞器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可改善患者颌骨膨隆畸形,最大程度保留颌骨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153)Sm-EDTMP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153Sm -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 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45 例临床上确诊为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患者,其中男16 例,女29 例,年龄31 ~76 岁,均有显著骨痛。采用两次给药法静脉注射153Sm - EDTMP。结果 治疗后骨痛完全缓解者20 例(44.4 % ) ,骨痛部分缓解者22 例(48.9 % ) ,无效者3 例(6.7 % ),止痛总有效率为93.3% 。转移灶缩小或消失总有效率为26.7 % 。结论 153Sm - EDTMP治疗骨转移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谭海波  张伟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9):1466-1470
目的:评估术前近视散光大小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TransPRK)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8例130眼应用TransPRK治疗,根据柱镜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柱镜度0D; 中度散光组,柱镜度-0.50~-2.00D; 高度散光组,柱镜度>-2.00~<-6.00D。测量并比较术后6mo三组FOZ大小,分析拟矫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角膜像差变化、Q值变化与FOZ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mo,对照组平均FOZ为5.16±0.12mm,中度散光组为5.29±0.23mm,高度散光组为5.49±0.23mm(P<0.001)。高度散光组FOZ明显大于中度散光组和对照组(P<0.05,<0.001);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等效球镜度变化量、角膜总高阶像差(HOAs)变化量、彗差变化量、球差变化量与FOZ均呈负相关(均P<0.05); 陡峭曲率(K2)、平均曲率(Km)、角膜散光变化量、Q值变化量与FOZ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去除其他危险因素后,术前K2仍与FOZ呈正相关(P<0.001)。结论:高度散光患者在TransPRK后获得较大FOZ和引入较少彗差。术前陡峭曲率高近视散光眼将取得较大FOZ。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接受胸腔注射尿激酶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2日—2017年5月10日,根据其治疗措施差异分组,对照组实施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实验组则同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膜厚度、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粘连率均小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接受胸腔注射尿激酶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安全有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成11C-[2-甲氧基]-左旋千金藤啶碱(11C-M-l-SPD)的方法及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 使用11C-三氟甲基磺酰甲烷(CH3-triflate)进行11C标记M-l-SPD,采用“反应瓶”法制备11C-M-l-SPD.SD大鼠25只,均为雄性,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5组,经尾静脉注入11C-M-l-SPD0.2ml (22.2 MBq),分别于5、15、30、60和90 min后断头处死,取出肺、心、肝、脾、胃、肠、肾、肌肉、脑等组织器官.于上述时间点取出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海马、纹状体、丘脑、脑干,测质量.用γ计数仪测定各组织放射性计数,计算湿组织%ID/g.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1C-M-l-SPD放化合成时间约为15 min,时间校正后放化产率为16%~34%;11C-M-l-SPD注射液为无色,pH值约为6.5,放化纯大于95%.11C-M-l-SPD在体内吸收迅速,分布广泛,以肝、肾、心、脑、肺分布最多.静脉注入11C-M-l-SPD 5 min后在各组织内放射性分布达到高峰,5min后各组织呈明显下降趋势,给药后60 min,各脏器内放射性明显下降.11C-M-l-SPD主要经肝、肾代谢,肝、肾组织在注药后5 min放射性分布分别为(1.484±0.350)%ID/g和(1.323±0.153)%ID/g,90 min分别为(0.478±0.039) %iD/g和(0.394±0.165)%ID/g.在胃、脾、肠、肌肉等组织放射性分布较少.各脑区内放射性分布5 min达到高峰,各脑区放射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4、0.690、0.333、0.487和0.686,P均>0.05).结论 使用11C模块自动化制备11C-M-l-SPD简便快速,有望用于l-SPD的活体PET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正斜丸长期口服对大鼠体重,血液细胞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停药2周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将80只大白鼠随机分成4组。即空白组,药物大,中,小剂量组,药物各组将正斜丸以相当于成人等效剂量的50,30,10倍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3个月及停药2周。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血液细胞及生化指标有无异常及停药2周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动物无死亡,一般状况无异常。动物体重,饲料消耗,血液细胞及生化指标,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提示该药长期口服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并且提示推荐的临床使用剂量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ET)是一种血管活性肽,它广泛分布于肝脏和门脉系统,对肝脏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我们对50例肝硬变患者进行ET检测,探讨ET在肝硬变腹水产生中的作用,以及ET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和可能发生的病理影响。临床资料:选择肝硬变患者50例,男42例,女8例;年龄26~73岁,平均47.8岁。均为失代偿期,合并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无心脏病、高血压及肾功不全,近期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21例合并腹水(大量10例,中等量6例,少量5例),其中8例内科治疗后腹水消退。肝功Child分级,A级16例,B级21例,C级13例。其中31例行脾切除 门静脉奇静脉断流术…  相似文献   
10.
周学明  刘洪新  陈寿  居学成  谭海波  邱声祥  郑超 《中草药》2016,47(15):2614-2620
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桃金娘叶的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及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桃金娘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生育酚(1)、新生育酚(2)、生育酚-对苯醌(3)、生育酚A(4)、(-)-α-tocospirone(5)、rhodomyrtosone F(6)、rhodomyrtosone C(7)、watsonianone A(8)、rhodomyrtone(9)、2,6-二羟基-苯甲酸苯甲酯(10)、肉桂酸甲酯(11)、柚皮素(12)、槲皮素(13)、杨梅素(14)、3,7,3′-三甲氧基-5,4′,5′-三羟基黄酮(15)、5,7,3′,5′-四羟基黄酮(16)、艾纳香素(17)、7,4′-二甲氧基二氢槲皮素(18)、4′-二甲氧基二氢槲皮素(19)、2,4,7,8,9,10-六羟基-3-甲氧基蒽-6-O-β-L-吡喃鼠李糖苷(20)、4,8,9,10-四羟基-2,3,7-三甲氧基蒽-6-O-β-D-吡喃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6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10~13及15~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及6~9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