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食道癌切除术后胃食道吻合口瘘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2月~2004年2月我院共施行食道癌切除术14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6例,占3.23%,其中颈部吻合11例,左胸吻合22例,右胸吻合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0.05%。可发生于心脏的各个心腔,最常发生于左心房。据统计,发生于左心房者占75%~80%,右心房者占10%~20%,双心房、左右心室或多心腔者占5%~10%。瘤体附着于心内膜上,甚至可附着于心瓣叶上。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黏液瘤患者常在发生栓塞或心功能不全甚至肺动脉高压时才被诊断治疗,延误了最佳手术时机,影响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38例心脏黏液瘤病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0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共收治38例心脏黏液瘤病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6~44岁,中位年龄36岁,病程2月~9年。其中26例有心悸气促症状,5例有晕厥发作史,3例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症状,肢体栓塞1例。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20例,双期杂音10例,杂音随体位改变8例。胸部X线片示双肺瘀血,心影为“二尖瓣型”21例,27例心胸比例<60%。心电图不正常者20例,主要表现为左右心房肥大、心房纤颤、室性早博、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高电压或肥厚等。3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心腔内有云雾状光点异常回声团块,并随心动周期而进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更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正式实验20例,手术平均时间(65±4)min。手术成功率85%。血气、病理学等检查证实成功复制了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该方法操作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高度模仿临床肺移植,可用于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近6年来我科时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致左心室增大的瓣膜病患者行保留后瓣腱索及乳头肌或保留全瓣腱索及乳头肌的办法置换二尖瓣的体会.方法 保留二尖瓣后瓣结构方法,自心房面的瓣环进针,直接折叠后瓣叶,从粗糙部出针,作间断褥式缝合,收编整个后瓣.保留全部二尖瓣组合结构使用前瓣叶后移法,距前瓣叶瓣环3 mm处切开大瓣,向两侧至前后交界环形剪开大瓣组织形成前后两个连同腱索乳头肌的叶片,分别后移至前后交界的后瓣环处,后瓣不作任何处理,然后采用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方法置入人工瓣膜.亦可将前瓣叶完全游离后,剪成钮扣状叶片,用带垫褥式缝线缝合于交界处瓣环下.结果 全组1例术后3天死于呼吸衰竭,其余无早期死亡.术后随访1年,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左室缩小.结论 保留腱索及乳头肌可维持左心室与二尖瓣结构完整性,对改善左心室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外营养(PN)支持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病人7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Gln强化组)和对照组(单纯PN组),每组36例.术后分别给予两组病人等氮和等热量营养支持7d,试验组病人术后24 h内于PN液中添加Gln为0.35 g/(kg·d).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免疫和炎性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术前C3、C4和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正常值,IgA、IgG、IgM均低于正常值,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值,CD8高于正常值.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C3、C4和CRP均进一步升高,IgA、IgG、IgM均较术前有所下降,CD3、CD4、CD4/CD8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第7天,试验组病人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添加Gln强化的PN支持能有效地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免疫功能和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非气管插管麻醉对肺癌行胸腔镜手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分为插管组与喉罩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其中插管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喉罩组采取喉罩通气静脉麻醉。比较两组诱导前、插管时、开始手术时、苏醒拔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插管组患者插管时与苏醒拔管时的SBP、DBP、HR水平均高于诱导前(P﹤0.05),而喉罩组无明显变化(P﹥0.05)。喉罩组患者插管时与苏醒拔管时的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喉罩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插管组,住院花费少于插管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插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小,且操作简单,肺部损伤轻,有利于患者恢复,住院花费少,并发症少,效果优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作为胸腔镜手术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单孔胸腔镜(VATS)肺癌根治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早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三孔VATS肺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3、7天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RP、PCT均高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患者CRP、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天,观察组患者CD3  相似文献   
9.
1978年5月我们再植成功1只离体28小时的完全性断掌。现报告如下。 陈某,男,51岁。1978年5月26日下午3时,在某地劳动中右手掌被电锯完全断离。断掌离断平面在掌骨颈部,拇指末节粉碎。近断端上止血带,创面包扎,用沙布包好断掌急送医院。当时气温40℃,4小时后送至云南省猛腊某部队医院,松解止血带,对近端创面作清创术,加压包扎。断掌在清洗后,用无菌沙布包好放入塑料袋内,再置于有冰块的冰盒内。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临床采用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对食管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年内收治的9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颈胸腹径路三切口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