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伴有睡眠障碍的晚期肿瘤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采用耳穴埋籽结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远期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P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R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眠改善时间与失眠再发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0.94%VS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未经治疗均自行缓解。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耳穴埋籽结合中药足浴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探究扶正驱邪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肿瘤复发、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及免疫功能 的影响。【方法】将80例TNBC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AC-T序贯化疗方案 (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联合并序贯多西他赛)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驱邪方治疗。1个疗程为21 d,连续治 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TK1]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肿瘤的转移、复发 情况。【结果】(1)治疗4个疗程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为67.50%(27/40),组间比较(χ2检验),联 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KPS评分均较 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及对KPS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TK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血清CA125、 CA153、TK1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T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T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 比值的升高幅度及对CD8+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联合组的肿瘤复 发率和肿瘤转移率分别为7.50%(3/40)和12.50%(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和35.00%(14/40),组间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驱邪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于TNBC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正透邪祛毒复方中药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讨TNBC术后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TNBC术后患者9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辅助放化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辅助放化疗+养正透邪祛毒复方中药治疗,以30 d为1个治疗周期,以4个周期为疗效评估节点。评价指标包括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肿瘤免疫微环境[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共5例符合剔除标准,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以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为实际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完成4个周期治疗后,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2、sIL-2R和TNF-α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单纯腔内放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3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35例,均行根治性放疗,治疗方法为外照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46.8~50.4 Gy/26~28次,1.8 Gy/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剂量为7 Gy/次,1次/周,共4次。同一患者首先置入三管式后装放疗施源器,采集CT图像制定治疗计划,取出三管式施源器后,置入宫腔管并植入插植针,再次采集图像制定放疗计划。分别评价比较两组计划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差别。结果 共制定212次后装放疗计划,其中单纯腔内治疗计划106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106例。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组计划较单纯腔内放疗组的靶区剂量明显升高,高危临床靶区(CTV)的D90、中危CTV的D90均显著增高(t=-6.01、-2.73,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m3显著降低(t=3.07、4.52、2.91,P<0.05)。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腔内联合插植放疗可以明显提高靶区剂量,并降低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5.
谢昱伟 《求医问药》2014,(20):208-209
目的 :探讨用VDP化疗方案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法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我院使用VDP化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VDP化疗方案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HB(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B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HB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HB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14天后,两组患者HB的水平均较治疗7天时有明显的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HB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VDP化疗方案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法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可有效地缓解患者骨髓抑制的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虚寒型癌性疼痛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虚寒型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各30例,且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β-E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重复测量分析显示,两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总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β-EP、CGRP、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简单效应LSD-t成对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总分、β-EP、CGRP、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情感状况、社会/家庭精神支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总分比较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β-EP、CGRP、PGE2、VAS评分、爆发性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止痛贴外用联合郄穴针刺治疗虚寒型癌性疼痛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既能缓解疼痛,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壶腹癌虽然仅占胆道恶性肿瘤5%,但其5年生存率<10%[1],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机会。有研究显示采用单纯外照射或近距离放疗治疗胆管癌疗效显著[2?4]。因此我院采用192 Ir近距离照射结合外照射的方式治疗未手术切除的壶腹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