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带癌(CG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GPca及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磁共振DWI资料,分析其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表现特点,分别测量癌灶和BPH组织的ADC值,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8例CGPca灶在DWI上均呈较明显的高信号,相应ADC图呈低信号,其中4例癌灶局限在中央带,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为BPH。BPH在DWI上均呈较低信号,ADC图呈较高信号,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信号接近。8例癌灶的平均ADC值与30例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磁共振DWI对CGPca灶的诊断意义较大,结合ADC图有利于与BPH组织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PM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IPMC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主胰管型7例,表现为主胰管不规则明显扩张,胰管内呈较均匀低密度,多数可见管壁小结节,CT呈稍高密度;分支胰管型4例,表现为分叶状单发或多发囊性低密度病变,腔内见分隔及结节样突起或肿块,呈稍高密度,2例CT的MPR图像显示病灶与主胰管相通;混合型1例,表现为胰头部囊状病灶,内有附壁结节,合并主胰管轻度扩张,内呈较均匀低密度.8例病灶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4~68 mm),7例胰腺不同程度萎缩,4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膨大,2例见不规则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分隔强化较明显,附壁结节强化稍弱且不均匀,以胰腺期较明显.结论 MSCT薄层扫描对IPMC诊断价值较大,结合MPR、CPR图像能够较清晰显示胰腺 IPMC的病理特征,有利于显示胰管壁小结节及胰管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改变,多数可与胰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和多层螺旋C 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86例患者分别采用彩超、CT进行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符合情况。结果86例患者经彩超、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后进行各项影像学检查阳性率比较可以发现C 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彩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7.22、18.15、3.97、9.31, P <0.05)。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方面的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礸2=0.85,P >0.05);而CT增强扫描在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方面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平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3.95,P <0.05)。彩超、CT 平扫、C T增强扫描检查发现86例患者中并发胆囊炎、胆囊和胆管结石者20例、11例、12例,经统计学分析彩超在诊断胆源性胰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4.11、3.99,P <0.05)。结论彩超、CT 平扫和CT增强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各具优点,如联合应用可以相互弥补缺陷,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4.
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1月间经过多层螺旋CT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6.7岁.病程为7h~7天,平均病程为(3.6±1.2)天,所选全部患者均有中下腹疼痛症状,其中41例(82.00%)表现为右下腹部存在固定压痛感,9例(18.00%)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研究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怀疑为泌尿系结石的120例患者,30例采取常规剂量(120 kV,机器自动管电流调节),其余90例分3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以不同低剂量(120 kV,120 mA、90 mA、60 mA)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行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根据不同的BMI采用64排螺旋CT以不同的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进行诊断是可行的,在准确诊断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59岁,因"反复上中腹部隐痛不适3年,加重4月"就诊。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中腹隐痛不适,无明显皮肤、巩膜黄染,无腹泻、呕血及黑便,未诊治;4月前腹痛加重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及尿发黄,外院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来我院行CT检查。查体:体温37.3℃,血压14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女性盆腔结核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结核的MSCT表现。结果 15例中MSCT上有7例形成盆腔软组织肿块,其中囊实性3例、囊性3例,实性1例,增强肿块呈轻-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4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肿大,增强呈不均匀环形强化;12例有盆腔积液;10例出现盆腔内脏器、网膜组织肿胀粘连;5例附件区出现斑点状钙化。15例中正确诊断12例,占80.0%。结论 女性盆腔结核的MSCT表现主要为盆-腹腔积液、盆腔内粘连及盆腔肿块,肿块增强呈轻-中等不均匀强化;盆腔积液常累及子宫直肠窝,部分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及环状强化,MSCT对女性盆腔结核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一般认为肌瘤直径≥12cm或如4个月孕大小子宫诊断为巨大子宫肌瘤[1],较少见。今对我院2例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约占胰腺肿瘤的1%。该病既往容易误诊,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所认识。笔者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SPTP患者病例资料,对其超声、CT特点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均为年轻女性,年龄16~39岁,平均27岁。其中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5例(收集时间2006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