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价值,以及联合高压氧(HBO)治疗的意义。方法以内科保守治疗的125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将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的223例HICH患者按有无进行HBO治疗,随机分为2个观察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微创术后行HBO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的总有效率迭90、1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早期清除血肿疗效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P〈0.0001);6d内血肿基本清除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0,P=0.04);首次血肿清除率与疗效问无统计学意义(P=0.788)。微创清除术患者行HBO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引导下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的首选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微创术联合HBO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雯琦  钱萍  许美 《护理学杂志》2009,24(10):32-34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对基础治疗的依从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4例接受基础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9.42±9.03)分。年龄与依从性呈正相关;治疗时间与依从性成负相关(均P〈0.01)。工作、应酬繁忙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护士应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鼓励家属协同及坚持治疗,提供个体化、简单易行的指导,避免进入治疗误区,以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PACS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构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实现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诊断报告书写计算机化、标准化.方法根据医院特点,利用桑夏公司开发的SSPACS、PACS影像服务器与诊断报告终端、登记终端、主任室终端、KODAK M160激光相机通过交换机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并与医院"军卫一号"工程相连接.结果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医学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 98/2000/XP)在DICOM 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图像交流传输,诊断报告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军卫一号"工程终端浏览CT图像及共享打印报告等功能.结论 PACS智能化的诊断报告系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强度,数字化存储减少了档案管理的麻烦;PACS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岛市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情况及二者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年龄≤14岁哮喘病儿372例,其中单纯哮喘232例(Ⅰ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140例(Ⅱ组),选取非呼吸道疾病儿童372例作为对照组(Ⅲ组)。通过家长笔答问卷,调查病儿一般情况、伴发疾病、家族史、个人过敏史、治疗情况等。结果Ⅰ、Ⅱ组有家族及个人药物过敏史者明显多于Ⅲ组(χ2=47.11~149.73,P0.05),Ⅱ组有皮肤过敏史者明显多于Ⅰ组(χ2=8.50,P0.05)。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儿中有63例(45.0%)先发生变应性鼻炎,55例(39.3%)先发生支气管哮喘。72.1%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病儿接受了鼻炎治疗,以单用或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和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措施。结论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两者有一定关联性,积极联合防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例1男,65岁。主诉腰部不适1个月余。B超示左肾上腺区实性占位性病变。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示左肾上腺区实性肿物(图1),大小约10cm×9cm×6cm,其内密度均匀,与肾脏边界清晰。脾脏未见明显受压及异常密度影。增强CT扫描病灶均匀中度强化(图2),肿物与腹主动脉、胰腺、肾脏界限清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肺泡灌洗液(BALF)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昆布多糖组,每组10只。哮喘模型组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及雾化OVA吸入激发2周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昆布多糖和布地奈德治疗组每次OVA雾化吸入前分别给予昆布多糖灌胃(50mg/kg)、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只200μg)进行干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小鼠BALF中IL-12、IL-13、TGF-β1的水平。结果哮喘模型组小鼠经2周过敏原激发后肺组织病理检查出现较典型的哮喘样改变;昆布多糖组和布地奈德组小鼠肺部组织病理改变较哮喘模型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2水平明显降低,IL-13、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F=18.01~52.51,q=9.93~17.12,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昆布多糖组和布地奈德组小鼠BALF中IL-12水平明显升高,IL-13、TGF-β1表达明显降低,但后两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q=2.91~12.59,P〈0.05);昆布多糖组与布地奈德组相比,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q=3.06~3.54,P〈0.05)。结论昆布多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哮喘小鼠BALF内IL-13、TGF-β1表达,升高IL-12表达,拮抗哮喘呼吸道炎症,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百日咳鲍特菌聚合酶链反应确诊为百日咳的17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中,男8例、女9例,早产儿2例,发病日龄15~27 d。13例患儿有咳嗽患者接触史,4例早期有鼻塞、流涕等症状,5例有典型痉挛性咳嗽,1例咳嗽伴有鸡鸣样回声,6例咳嗽剧烈有面色通红,7例咳嗽剧烈时伴口唇发绀,2例住院前曾出现全身青紫,7例咳嗽后有吐奶,3例有发热。15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为(12.57~79.63)×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45.1%~75.2%。百日咳PCR拷贝数为7.12×10~2~1.04×10~8/m L。17例患儿均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均有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有明确咳嗽患者接触史、出现阵发性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新生儿需警惕百日咳可能,应及早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1):3766-376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6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除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治疗护理外,另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即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出院3个月后评定并比较2组健康状况问卷(SF-36)得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其临床疗效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实施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血肿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 ,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CT导引下微创清除颅内血肿作为一种操作简便 ,定位准确 ,损伤小 ,在较短时间内就可清除大部分血肿 ,以达到迅速减压作用的治疗方法 ,则大大降低了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