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气囊导尿管的内固定方法,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增加尿管留置成功率。方法将150例需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常规导尿成功后,A组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2ml;B组向气囊内注入空气12ml;C组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空气各6ml,于24h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不舒适的程度,并在1周后统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A组Ⅱ度以上不舒适38例,留置失败1例,失败率为2.0%;B组Ⅱ度以上不舒适5例,留置失败12例,失败率为24.0%;C组Ⅱ度以上不舒适5例,留置失败2例,失败率为3.9%。满意度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败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64),B组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组从舒适的角度和留置成功率全面比较C组的方法优于A、B两组,留置气囊导尿管时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和空气各6ml是内固定最佳的方法,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46例大肠癌、2 2例大肠腺瘤和 10例大肠正常组织进行SurvivinmRNA和PCNA检测 ,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mRNA、PCNA指数和MVD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正常组织 (P <0 .0 5 )。SurvivinmRNA表达阳性组中 ,MVD和PCNA指数均明显高于SurvivinmRNA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 ,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关系密切 ,提示Survivin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肠胃康颗粒辅助柳氮磺嘧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12~2019-10 UC患者89例,其中44例给予柳氮磺嘧啶为对照组,另45例在柳氮磺嘧啶基础上结合肠胃康颗粒辅助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痛、腹泻、脓血便、脘腹胀满)、疾病控制情况、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44/45)高于对照组81.82%(36/44)(P<0.05);治疗后两组腹痛腹泻、脓血便、肮腹胀满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肠胃康颗粒辅助柳氮磺嘧啶治疗UC患者效果确切,可加强疾病控制,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泌体miR-552的表达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68例;同时选择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共3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提取血清外泌体中的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血清外泌体介导的miR-552的表达情况;进行细胞转染,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进行细胞增殖试验,MTT法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比较外泌体介导的miR-552表达水平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介导的miR-552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P<0.05);转染48 h、72 h和96 h后,转染miR-552 inhibitor后BGC823的吸光度值与Control和miR-552 NC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介导的miR-552高表达和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介导的miR-552表达水平与健康者比较明显升高,且miR-552高表达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且和多种不良的临床病理因素如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路优泰治疗胆囊切除患者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 64例慢性疼痛的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剂路优泰组 3 2例和安慰剂组 3 2例 ,治疗 6周 ,应用慢性疼痛评价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项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1、2、4、6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路优泰组的 3 2例中有效率分别为 87.5 %和 84.4% ,而安慰剂组中的有效率分别为 2 8.1%和 3 4.4%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路优泰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与IB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临床症状与心理障碍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IBS转归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抗抑郁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水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和水负荷实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方法 :对 5 3例FD组行氟西汀治疗 6周。使用HAMD评分和水负荷实验对治疗前后 5 3例FD实验组以及 2 3例对照组的精神状态和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FD组治疗前后进行HAMD(2 4项 )评分 ,治疗有效率为 84 .91% (45 /5 3)。治疗前FD组的HAMD评分 2 9.6 8± 9.2 7显著高于对照组 4 .6 8± 2 .73,P <0 .0 1;FD组的水负荷量 10 35± 35 3ml低于对照组 2 330± 135ml,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治疗前HAMD评分 2 9.6 8± 9.2 7分明显高于治疗后 12 .4 3± 8.4 3分 ,P <0 .0 5 ;治疗前的水负荷量 10 35± 35 3ml明显低于治疗后的 2 0 10± 330ml,P <0 .0 5。结论 :对于FD患者 ,HAMD积分和水负荷实验是安全、简单、可靠的方法 ,既可反映心理因素在FD中的作用 ,又能评价当时FD患者的近端胃功能 ,为FD的抗抑郁疗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 对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美蓝染色剂,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在黏膜染色的指引下,对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治疗术。结果 对胃癌可疑患者112例行美蓝染色,99例(85.87%)病灶区域染色不均匀或出现重染色区域,取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胃癌27例。术后随访2年,1例于第3年复发,17例未见复发;6例经内镜下结扎治疗术后再度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未发现肿瘤细胞,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下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2次/d)、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d)联合阿莫西林(1000mg,2次/d),治疗7d;之后溃疡患者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mg,1次/d,共3周;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250 mg,2次/d)联合阿莫西林(1000 mg,2次/d),治疗7 d;之后溃疡患者维持治疗同治疗组;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2%(49/52)、88.5%(46/52)、11.5%(46/50)和92.0%(6/52)、82.0%(41/50)、12.0%(6/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费用分别为(320.5±24.5)、(370.8±27.8)元,治疗组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