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0 引言 创伤性骨盆环损伤是一种高能量的损伤,其中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是其主要原因,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有较高的死亡及致残率.旋转及垂直型不稳定骨盆骨折是整个骨盆底的破裂,包括后方骶髂复合体以及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的损伤,往往复杂而严重,临床处理有一定困难,目前已成为创伤骨科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记忆骨卡环与带锁髓内钉联合应用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今采用记忆骨卡环与带锁髓内钉联合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6~59岁)。结果随访10~24月(平均14月),骨折愈合23例,延期愈合1例,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记忆骨卡环与带锁髓内钉联合应用的技术对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的中心性固定作用,符合生物力学,能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3日-27日我科参加了某部2006年新兵体格复检工作,结合眼科检查,对新战士眼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致椎体严重压缩骨折16例,2节段10例,3节段4例,4节段2例,其中9例合并椎管狭窄。结果 16例术后随访11~42个月,平均22个月。复查X线片见螺钉的方向、长度均满意,原伤椎未进一步压缩,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胸腰部及腿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脊柱融合好。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适用于不能行椎体成形术的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它具有安全、可靠及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记忆骨卡环与带锁髓内钉联合应用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今采用记忆骨卡环与带锁髓内钉联合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6~59岁)。结果随访10~24月(平均14月),骨折愈合23例,延期愈合1例,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记忆骨卡环与带锁髓内钉联合应用的技术对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有良好的中心性固定作用,符合生物力学,能早期活动、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巨大癌性溃疡2例报告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于河亭,许春旺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李文秋消化道癌肿伴有浅在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形成巨大深溃疡较少见。我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男,50岁。左上腹肿块2年余,隐痛,有便血史。钡灌肠见结肠...  相似文献   
7.
2000年1月-2008年11月,我们在颅骨修补术中采用区域阻滞麻醉32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并骨与钢板裸露的临床处理。方法对1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并骨与钢板裸露的患者,采用去除钢板后改用AO外固定棒+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本组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并骨与钢板裸露采用肌皮瓣及去除内固定改用外固定的积极手术处理,可早期覆盖创面,促进炎症吸收及骨折愈合,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及降低伤残率,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2005-12-23~27我院眼科参加了对驻地某部新兵身体复检工作,共检498名新兵,发现有29人在入伍前曾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LASIK手术),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9名新兵中男兵27名,女兵2名,年龄18~21岁,平均18.3岁,汉族25名,少数民族4名,城镇19名,农村10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名,高中20名,初中3名。1.2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术前视力、屈光度、手术时间、术后视力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固定一名医生进行检查。2结果29例中术前祼眼视力0.1~0.8;屈光度-2.0D~-6.50D;手术时间:2004-08 2例,2005-06~08 6例,2005-10~11 21…  相似文献   
10.
<正>病人,女,57岁,维吾尔族。17岁时右枕部发现一皮肤小结节,当时无明显异常及不适感,随后肿物缓慢生长,至1995年长至核桃大小,在当地诊所行手术切除,术后告知为脂肪瘤。于2006年术区肿物再次复发,随后至当地医院再次行手术切除,再次告知为脂肪瘤,术后至2010年6月再次复发生长,直径约5.0 cm,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未行放疗及化疗,术后半年局部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