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索2000至2009年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实验研究及中医症候的微观研究等方面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治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凉血化瘀方对MRL/lpr狼疮鼠蛋白尿及抗ds-DNA抗体的影响。[方法]MRL/lpr小鼠35只,饲养至3月龄。将35只雌性MRI/lpr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7只。分别为:阴性组、模型组、西药强的松加环磷酰胺组、中药加强的松加环磷酰胺组、中药组。实验小鼠均于灌胃前、灌胃21d、灌胃49d时代谢笼采集24h尿蛋白定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取血并分离血清后,置-70℃冰箱保存,行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的表达。[结果]MRL/lpr小鼠模型组ds-DNA水平较阴性组明显升高,蛋白尿高于阴性组。经过西药(CTX、强的松)、中药(凉血化瘀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CTX、强的松、凉血化瘀方),各治疗组蛋白尿显著少于模型组。但降蛋白尿上,西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血清含量模型组3.026±0.129,阴性组1.404±0.064,两组相比,P<0.01。[结论]中药凉血化瘀方具有降低血抗ds-DNA水平及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阳和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阳和汤加味方联合美洛昔康按需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指地距、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阳和汤加味方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体征,降低炎症指标有一定疗效。该研究无肝肾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许文亚  刘秋红 《海南医学》2016,(24):4014-4016
目的:观察祛湿除痹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原发性痛风(P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苏州市中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湿热蕴结型原发性痛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湿除痹方治疗,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尿酸酶法检验患者血尿酸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期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胃肠反应为主要表现,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除痹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原发性痛风疗效显著,其不仅能降低血尿酸浓度,还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正虚因素参与。初病多由卫表不顾,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痹阻发为痹证。久病致肝肾不足、脾胃亏虚,气血两亏。故疾病不同阶段应酌加扶助正气药物。初期益气固表,病程中顾护脾胃,后期补益气血,调补肝肾。  相似文献   
6.
7.
对中药致重症药疹并引发狼疮活动作了分析。认为,有药物过敏史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而产生中药的过敏反应,使用异体蛋白的虫类药物及光敏性的中药应更慎重。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领域的预防医学理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对疾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现代社会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有增高趋势,并且与多种慢性病相关。本文运用古人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瘥防复几个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入院疟疾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收治的疟疾患者51例,对患者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例重症疟疾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病情调整蒿甲醚用量,治疗效果良好。在19例恶性疟疾患者治疗中,应用了青蒿素类注射剂及青蒿素类复方,治愈率高,但单用青蒿素类注射剂方案有待优化。对于20例间日疟和2例卵形疟,3例患者使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八日方案,15例患者选用青蒿素类联用伯氨喹,两种方案的效果均良好;4例患者单用青蒿素类方案,有1例间日疟复发。对症治疗及辅助用药较为合理。结论 入院的51例疟疾患者的药物治疗总体合理、规范,治愈率高;但对间日疟和卵型疟的根治及疟疾复发的预防,治疗方案有待优化,需关注联合用药问题,特别是伯氨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能力的影响,为肺癌的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SIREN-RetroQ-APE1-shRNA和pOZN-HA-APE1导入A549细胞,免疫印迹检测APE1表达情况。MTT、平板克隆实验、免疫印迹检测APE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重组载体pSIREN-RetroQ-APE1-shRNA转染细胞后,显著抑制A549细胞中APE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殖速率明显下降(P<0.05),平板克隆形成显著减少(P<0.05),并阻止细胞周期G0/G1期向S期转化,降低CDK2表达。而过表达APE1可增加A549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周期G0/G1期向S期转化。结论:APE1表达下调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抑制肿瘤生长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