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41例鼻咽癌组织进行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的检测,其中4例角化型鳞癌中有2例LMP-1阳性,6例未分化癌,10例泡状核细胞癌LMP-1均阳性,21例低分化癌中有19例LMP-1阳性,24例癌旁组织中21例LMP-1阳性,提示本地区的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蛋白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对40例胃癌、25例胃粘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80.0%(32/40)凋亡细胞为( ),7.5%(3/40)为( );胃粘膜组织中80.0%(20/25)为( ),20.0%(5/25)为( )。85.0%(34/40)的胃癌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64.0%(16/25)的胃小凹底部上皮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而表面上皮则不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受抑制和bcl-2基因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鼻咽癌和24例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41例鼻咽癌中37例EB病毒潜在膜蛋白阳性,24例癌旁组织中有21例EB病毒潜在膜蛋白阳性,有22例EB病毒潜在膜蛋白阳性的鼻咽癌P53基因蛋白均过度表达,而癌旁组织中未见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提示,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B病毒感染在先,P53基因突变在后,二者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40例胃切除患者的胃标本及术后4~6个月残胃粘膜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不典型增生、假幽门腺化生及腺体扩张为手术后形成;慢性浅表炎等为溃疡病并发症的延续;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等既有溃疡病并发症的延续,又有术后形成因素,且以术后为主。43例胃术后6~20年患者的残胃粘膜中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肠化生等例数明显高于胃切除标本。萎缩性胃炎例数也高于术后4~6个月的残胃粘膜。  相似文献   
5.
应用DNA段原位末端标记法对胃粘膜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进行程序性细胞死亡(PCO)的检测。25例正常胃组织中有20例PCO为,5例为,而25例胃癌组织中PCD均为+。结果提示,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PCD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胃癌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一项分子水平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应用原位PCR技术检测阴茎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与阴茎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PCR技术对46例阴茎癌组织中的HPV16和HPV18DNA进行检测。结果:33例阴茎癌中检测到了HPVDNA(71.7%),其中29例HPV16DNA阳性(63.0%),6例HPV18DNA阳性(13.0%),2例HPV16和HPV18DNA均阳性,4例HPV18DNA阳性而HPV16阴性;2例淋巴结转移癌,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例癌旁增生组织HPV16DNA阳性。结论:阴茎癌与HPV16、HPV18感染有密切关系,原位PCR技术是一项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周期调控与阴茎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6例阴茎癌中P53、P21CIP1/WAF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P53蛋白阳性11例(23.9%),对照组无1例阳性。P21CIP1/WAF1蛋白阳性26例(56.5%),对照组均阳性(P<0.01)。PCNA 5例为“—”,19例为“ ”,16例为“ ”,6例为“ ”。P53蛋白与P21CIP1/WAF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P<0.05);P21CIP1/WAF1蛋白表达与PCNA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阴茎癌的发生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踝关节扭伤患者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损伤后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接诊的97例踝关节扭伤超过3个月且存在临床症状的ATFL损伤患者为损伤组,同期征集11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踝关节自然状态和应力状态下探查纳入者两侧ATFL的回声变化并测量ATFL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统计分析两组纳入者的ATFL数据变化。结果 损伤组患者的ATFL边界大部分欠清晰,韧带回声紊乱;对照组纳入者的ATFL边界清晰,回声均匀,两侧ATFL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两侧的ATFL比较,损伤侧ATFL的长度和厚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然状态下损伤组患者的ATFL长度和宽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力状态下损伤组患者的ATFL长度和宽度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应力和应力状态下两组纳入者的ATFL长度、宽度和厚度差值比较,结果显示损伤组患者的ATFL长度和厚度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宽度变化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扭伤后患者的ATFL长度在应力和自然状态下均明显变长,且ATFL长度变化的差值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