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根治术加放射治疗后上肢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乳腺癌根治手术加放射治疗患者上肢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于接受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加放射治疗且放射治疗后已超过1年(中位数2.8年)的74例乳腺癌患者,从症状和体征两个方面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的发病因素。结果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在症状和体征检查中均约为50%,肩关节功能下降分别为49%和58%,患者年龄和全腋窝照射是发生上肢水肿与肩关节运动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上肢水肿和肩关节运动障碍是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加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腋窝处理中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以预防或降低其发生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刨削术加术后放疗联合疗法治疗膝关节弥漫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共19例,结果:19例均无手术并发症,早期恢复良好,经过6~33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3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发僵与肿胀,2例复发。认为应用关节镜技术联合放疗治疗弥漫型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损伤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结直肠癌病例术后标本巾TGF-β1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凶子(VEGF)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Log-rank时序检验TGF61蛋白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TGF-β1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有11例和41例,而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有14例和38例,两者间有显著相关性(X^2=0.633,P〈0.01),TGF-β1表达与Dukes分期(X^2=19.866,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X^2=13.152,P〈0.01)也显著相关。本组病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49.1%,而TGF61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20.5%(X^2=11.64,P〈0.01)。结论TGF-β1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癌常作为一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扩散的首要证据而出现,即使预后很差,也应积极地对症治疗。其目的是缓解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发生、改善活动度和功能,并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局部放疗是骨转移癌疼痛的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比较单次和分次放疗的疗效,作者对Aarhus等多中心1989~1994年间241例骨转移癌病人的随机性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人的原发灶为乳腺癌(39%)、前列腺癌(34%)、肺癌  相似文献   
5.
15例接受放、化疗的肿瘤病人用胎肝细胞裂解产物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体液免疫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骨转移性肿瘤常引起疼痛症状,甚至发生转移性脊髓压迫(metastat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放疗能较快缓解疼痛和较好维持骨解剖结构稳定,因而成为骨转移性肿瘤局部姑息性治疗的一个重要治疗方式.目前,骨转移性肿瘤姑息性放疗的剂量分割模式尚未统一,故就近年来的研究做综述.  相似文献   
7.
RIA法检测29例原发性肝癌(PHC)及55例消化管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铁蛋白(SF),结果PHC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肝硬化组(P<0.01),消化管恶性肿瘤已转移组(31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而无转移组(24例)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SF测定对PHC及其他消化管恶性肿瘤有否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结直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Rank时序检验VEGF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为14例和38例,MVD低于和高于平均值者各有26例,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x2=6.25,P<0.05);VEGF的表达与Dukes分期(x2=11.46,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x2=7.58,P<0.01)显著相关.3年生存率为49.10%;而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7.80%和13.59%(x2=17.56,P<0.01).结论 VEGF的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血管形成促进了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为结直肠癌抗血管形成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5年2月~2007年6月资料完整的96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接受6MV-Xray直线加速器全脑放疗,放疗中位剂量为40Gy(27~61.2Gy),其中42例合并使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诊断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期为8.1个月,放疗合并化疗者生存时间平均为9.3个月,单纯放疗者平均为5.9个月(P=0.041);放疗总剂量≥50Gy者为11.5个月,&;lt;50Gy者6.9个月(P=0.015);单次剂量≥3.0Gy者为9.4个月,&;lt;3.0Gy者4.6个月(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脑放疗是肺癌发生脑转移后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局部剂量、合并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大脑血液循环的特征进行较长期的连续观察,以期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经颅超声多普勒对38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放疗后3个月和放疗后4年分别监测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本组患者鼻咽/颅底区域和上颈部的平均剂量为7472cGy和6752cGy,最后一次接受超声多普勒检查时间距离放射治疗结束48.4月。ICA流速几乎没有发生变化。MCA和BA在放疗结束后明显增高,其中MCA流速由53--54cm/s增高到59--60cm/s,最后回到57—58cm/s;BA的流速由放疗前30cm/s显著增加到35cm/s,放疗后4年仍达到34cm/s。结论:鼻咽癌放疗后MCA和BA流速增高提示面颈联合野照射时大脑动脉有痉挛性和/或狭窄改变。可能是脑缺血坏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