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子宫人工流产20例临床分析(摘要)黄淑芹杨岩苗丽君1990年8月~1995年5月,我们共行双子宫人工流产术2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20~45岁,妊娠49~63d.单宫颈双宫体16例,其中2例合并不完全性阴道纵隔;双宫颈双宫体4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采用徒手气管插管法抢救产科窒息新生儿20例,均一次成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方法:取气管导管一根,在紧急无导管的情况下,可用无菌输液硅管、导尿管替代。新生儿侧卧平台边或床边,取头低位。医生面对其头部,先将左手食指放入新生儿口腔内,紧贴舌面沿舌根达会厌(此处手指感觉突起)。然后用右手将导管置在手食指上方沿手指方向迅速插入,此时,左手食指可轻柔配合将导管向前推送进气管。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要轻柔、迅速,以防损伤呼吸道粘膜。导管插入后,可先吸出分泌物,然后给予氧气吸入。徒手气管插管法抢救新生儿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哌替啶、芬氟合剂对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3~64岁,体重46~73kg。随机均分为咪达唑仑合哌替啶组(M组)和芬氟合剂组(F组),切皮前10minM组给予咪迭唑仑0.05mg/kg静注、哌替啶1mg/kg(最大量50mg)肌肉注射,F组给予芬氟合剂0.013U/kg静脉注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知晓评分,镇静评分。结果麻醉后2组HR、MAP、SpO2、PETCO2变化组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健忘情况:M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镇静和健忘,术后随访均对手术过程无不良记忆。M组与F组镇静健忘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可防止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知晓,显著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痛苦记忆。  相似文献   
4.
苗丽君  王静  吴秋歌  孙振涛  吴逸明  吴拥军 《天津医药》2007,35(4):241-243,I0002
目的:探讨AKT的功能活化状态P-AKT及抗凋亡蛋白Survivin、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I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NSCLC组织及35例非肿瘤性肺组织标本中p-AKT、Survivin、Bcl-2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AKT、Survivin、Bcl-2在NSCLC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8%、61.3%、50.0%,显著高于在非肿瘤性肺组织中阳性表达0、0、11.4%(P〈0.05)。p-AKT、Bcl-2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组织分化组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均高表达,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表达与TNM分期、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P-AKT阳性表达与Survivin、Bcl-2呈正相关;Survivin与Bcl-2二者也呈正相关。结论:在NSCLC中存在AKT的活化,Survivin、Bcl-2的高表达可能与AKT的活化有关。在NSCLC中可能存在p-AKT对Survivin、Bcl-2的正向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胃肠内营养和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方式对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干预效应.方法:[1]选择2002-08/2004-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全部行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胃肠内营养组14例,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22例.[2]于机械通气当日或次日,经鼻留置胃管.胃肠内营养组口服或胃管注入米汤、肉汤、鲜牛奶或能全素等.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在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采用200 g/L中长链脂肪乳剂250~500mL,85 g/L或114 g/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 mL,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0 mL,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10 mL,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10 mL,甘油磷酸钠注射液10 mL,100 g/L葡萄糖500~1 000 mL和(或)500 g/L葡萄糖100~200 mL,100g/L葡萄糖酸钙30 mL,100 g/L氯化钾40 mL,100 g/L氯化钠50 mL,正规胰岛素剂量按与葡萄糖比为1 U:6~8 g加入,每天临用前配成1 500~2 500 mL的营养液,电解质根据化验结果增减.由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疗程10~14 d.[3]治疗2周时,分别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上臂肌围;出院时总结住院天数、带机时间、撒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组内及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营养指标:胃肠内营养组治疗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上臂肌围明显低于和小于治疗前(t=2.214~5.77,P<0.05~0.01),淋巴细胞计数差别几乎无变化(P>0.05).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治疗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2.280~-3.735,P<0.05~0.01),上臂肌围有增加趋势,但仍与治疗前相近(P>0.05).[2]住院天数: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明显少于胃肠内营养组[(19.50&;#177;4.14),(29.79&;#177;10.61)d,t=3.47,P<0.05].[3]带机时间: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明显短于胃肠内营养组[(12.73&;#177;4.03),(24.07&;#177;13.37)d,t=3.09,P<0.01].[4]撒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肠内营养组3例患者未能撤机,撤机成功率79%,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全部成功撤机,胃肠内营养组院内腹胀、腹泻、误吸的发生例数均多于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但两组仍相近(5,4,2例;2,1,0例,P>0.05).结论:胃肠内营养组经过治疗后,不仅体质量下降,上臂肌围也明显下降,这些均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胃肠内营养组住院天数、带机时间都明显长于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误吸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胃肠内营养和胃肠内外联合营养方式对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干预效应。方法:①选择2002-08/2004-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全部行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胃肠内营养组14例,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22例。②于机械通气当日或次日,经鼻留置胃管。胃肠内营养组口服或胃管注入米汤、肉汤、鲜牛奶或能全素等。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在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采用200g/L中长链脂肪乳剂250~500mL,85g/L或114g/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0mL,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10mL,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10mL,甘油磷酸钠注射液10mL,100g/L葡萄糖500~1000mL和(或)500g/L葡萄糖100~200mL,100g/L葡萄糖酸钙30mL,100g/L氯化钾40mL,100g/L氯化钠50mL,正规胰岛素剂量按与葡萄糖比为1U:6~8g加入,每天临用前配成1500~2500mL的营养液,电解质根据化验结果增减。由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疗程10~14d。③治疗2周时,分别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上臂肌围;出院时总结住院天数、带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④组内及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精确概率法。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营养指标:胃肠内营养组治疗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上臂肌围明显低于和小于治疗前(t=2.214~5.77,P<0.05~0.01),淋巴细胞计数差别几乎无变化(P>0.05)。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治疗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2.280~-3.735,P<0.05~0.01),上臂肌围有增加趋势,但仍与治疗前相近(P>0.05)。②住院天数: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明显少于胃肠内营养组[(19.50±4.14),(29.79±10.61)d,t=3.47,P<0.05]。③带机时间: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明显短于胃肠内营养组[(12.73±4.03),(24.07±13.37)d,t=3.09,P<0.01]。④撤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肠内营养组3例患者未能撤机,撤机成功率79%,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全部成功撤机,胃肠内营养组院内腹胀、腹泻、误吸的发生例数均多于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但两组仍相近(5,4,2例;2,1,0例,P>0.05)。结论:胃肠内营养组经过治疗后,不仅体质量下降,上臂肌围也明显下降,这些均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胃肠内营养组住院天数、带机时间都明显长于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胃肠内外联合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误吸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凯纷)超前镇痛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 Ⅰ~Ⅱ级60~70岁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凯纷50 mg,B组于术终缓慢静脉注射凯纷50 mg,C组不给凯纷.3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 mg,术后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泵内药物A组、B组为凯纷50 mg+芬太尼8μg/kg+生理盐水(共100 mL),C组为芬太尼10 μg/kg+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3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VA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66.000,P<0.001;F时间=66.649,P<0.001).3组患者术后均无过度镇静,3组患者术后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164,P=0.371),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75.400,P<0.001).3组患者术后循环、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超前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老年患者术后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人工流产术后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苗丽君黄淑芹杨岩病人,30岁,因下腹部疼痛、心慌、头晕1h入院。病人于32d前做过人工流产术。查体:T35.6℃,P104次/min,R24次/min,BP8/4kPa.腹肌紧张,左下腹部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CASZ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罕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ASZ1表达水平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探讨CASZ1在33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 on Omnibus,GEO)数据库及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得CASZ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数据及相关病理参数,分析CASZ1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并通过免疫组化验证CASZ1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通过TCGA数据库获得CASZ1在肺腺癌中的甲基化水平,分析肺腺癌中CASZ1表达失调的可能机制。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预测CASZ1相关的基因通路。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在11种肿瘤中CASZ1表达水平下调,在2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在TCGA及GSE43458、GSE118370和GSE10072既往吸烟、吸烟及从未吸烟数据集中,CASZ1表达水平在肺腺癌组织中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ASZ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也下调,t=5.969,P<0.001。TCGA及GSE68465数据集结果提示,CASZ1基因低表达组预后差于高表达组(χ^2=6.923,P=0.009;χ^2=11.175,P=0.001)。在肺腺癌组织中,CASZ1表达水平与6个甲基化位点(cg01551133、cg08885197、cg20288000、cg14170597、cg22728186和cg20329303)关联(P<0.001),其中cg01551133、cg14170597和cg22728186高甲基化组生存期短于低甲基化水平组(χ^2=11.290,P=0.001;χ^2=12.901,P<0.001;χ^2=7.083,P=0.008)。GSEA结果提示,CASZ1低表达样本富集在G2M检查点(P<0.001,FDR<0.001)、E2F信号通路(P<0.001,FDR<0.001)等基因集。结论肺腺癌中CASZ1表达水平下调,其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是CASZ1失调的潜在机制,CASZ1低表达提示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差,可作为肺腺癌患者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