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现代临床中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归属于中医学之"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学在POP的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且疗效显著,已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但遗憾的是,其缺乏现代研究理论依据的支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发现对中医学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故笔者将从中医"虚"理论出发,并以中医学脏腑辨证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揭示中医治疗POP的OPG/RANK/RANKL信号通路表达机制,以期为中医学治疗POP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其增殖分化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传统补肾中药诱导BMSCs增殖分化治疗OP疗效显著。本文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指导,探讨“肾藏精-主骨生髓-BMSCs-OP”之间的科学内涵,并探讨“补肾生髓”理论指导下传统补肾中药通过诱导BMSCs成骨分化与OP的关系,结合补肾中药及复方诱导BMSCs治疗OP的现代医学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及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骨病。在我国先秦、秦汉时期,《黄帝内经》提出"心合小肠"理论。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点。因此,笔者将中医传统"心合小肠"理论与肠道微生态和骨质疏松症的现代研究联系起来,旨在明确心-小肠-骨质疏松症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防治及现代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OS)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病死、病残率高,有效的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可提高OS患者的5年生存率,肿瘤细胞耐药或低敏感度是导致术后局部复发与转移最常见的原因,因此,OS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中药因其高效、低毒的优势,在肿瘤的应用中日益广泛,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部分中药可通过调控ABC跨膜转运蛋白系统逆转OS细胞的化疗耐药,本文就其相关机制及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与肠道疾病是常见的两种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肠道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成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内经》"肺合大肠"理论,探讨肺、大肠与肠道微环境和骨质疏松的关系,为OP的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更好的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明显、价格较高等不足。中医药治疗OP历史悠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自噬为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物学过程,与OP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其通过干预病理性骨代谢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治疗OP的作用明确,本文拟从自噬与OP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单体、复方调控自噬治疗OP的角度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痛、脊柱变形及易于并发骨折为临床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随着近年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增长趋势。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但均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临床长期使用及推广。近年来临床报道,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基于针灸,埋线,穴位注射,艾灸,推拿及传统健身功法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综述近年来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报道及文献研究,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中医非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推广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亦在骨形成与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及新血管生成,加速骨形成及重建过程,直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增加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溶骨活性来促进骨形成及增加骨密度,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VEGF对骨形成过程中相关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分析总结,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今后相关研究及骨质疏松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