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及其癌旁粘膜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已有较多报道,但其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内报道不多。本文收集1985~1986年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23例,作电镜观察,以探讨其超微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并结合粘液组织化学方法观测了18例临床大肠癌和1例非癌大肠标本的正常肠上皮细胞、癌旁粘膜(移行粘膜)上皮细胞和癌细胞核DNA含量(石蜡切片,Feulgen染色),并初步探讨“移行粘膜”的意义。正常大肠粘液以硫酸粘液为主,可伴有少量的唾液酸粘液,但唾液酸粘液在大肠的不同肠段分布不同。核DNA含量测定表明,正常大肠上皮细胞核DNA含量(X=6.972)分布较集中,绝大多数细胞为近二倍体~近四倍体分布,几乎没有超四倍体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据表面标记检测发现T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约占46%,地处日本西南部的九洲成人NHL中约70~80%属T细胞来源,并证实该地区T细胞淋巴瘤高发是由于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L/L)增高所致。苏锡地区地理纬度、气候、  相似文献   
4.
1974年及1975年国外先后较系统地报告了数十例易与何杰金氏病等恶性淋巴瘤混淆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即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with Dys-proteinaemia AILD)或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以后陆续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导。此病临床象恶性过程,有发病凶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脾、肝肿大、贫血、大部为多克隆性的球蛋白血症等表现;淋巴结病理组织象则有免疫母细胞增生、分枝状小血管增生及间质无定形嗜酸性物质沉着的“三联征”特点。本病预后不良。病因未明确。现重点综述近年来对此病淋巴结病理学及疾病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年6月首次开展经皮肤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至1984年6月检查了10例病儿。患儿均系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三个月以上未能缓解或多复发者,男女各5例,  相似文献   
6.
1951—1960年间,我们在慢性重度感染血吸虫病病例中,发现并发腺癌者6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5岁,较一般肠癌者为轻。感染期限5—20年不等。癌变多位于血吸虫病常发生的乙状结肠及直肠。全组多数为晚期病例,预后很差。但在28个切除病例中,生存5年者有5例。若能在肠狭窄前确诊,可望提高手术疗效。直肠活检对早期诊断至为重要。在流行区,本病常被误诊,应引起注意。息肉、溃疡等病变常见于晚期血吸虫性结肠炎,经久不愈,可演变为腺癌,本组多例见息肉及慢性溃疡癌变。其变化过程,符合结肠病癌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简称PTL)是起源于外周T淋巴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NHL,自1974年Lukes报道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以来,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TL已有报道,华东是我国PTL高发地区,为探讨  相似文献   
8.
9.
10.
大肠非上皮性肿瘤较少见,本文收集1959-1979年间大肠肿瘤2289例中非上皮性肿瘤36例(恶性33例,良性3例)。其中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8例,平滑肌肉瘤7例,恶性黑色瘤8例,良性肿瘤3例。现将病理特点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1.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8例(表1),占大肠恶性肿瘤1%,或占非上皮恶性肿瘤53.1%。男女比例8:1,发病年岁似有二个高峰:即20岁组和40岁组,平均年龄29.8岁。部位:56%发生在盲肠,而直肠、乙状结肠少见,22%呈多发病灶。临床症状:腹痛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