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后残余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病理、影像及超声学改变,评价淋巴结性质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50例经足疗程(R-CHOP方案6-8个疗程)化疗后有残余淋巴结存在的DLBCL患者,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行超声引导下的淋巴结穿刺活组织检查,部分患者残余淋巴结与PET—CT结合,分析残余淋巴结性质。结果50例DLBCL的患者足疗程化疗后,彩色超声共发现64枚淋巴结。其中42例患者53枚残余淋巴结未见动脉血流,病理活组织检查HE染色符合临床完全缓解标准。另8例患者11枚淋巴结超声提示淋巴结周边型血流;同时PET-CT显示这些淋巴结的标准摄取值较高,提示组织处于高代谢状态,与超声动力学状态相符合;选取残余淋巴结再行活组织检查HE染色,可见淋巴结残余病灶组织,未见肿瘤组织。42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残余淋巴结为治疗后炎性反应或是纤维组织增生。结论经足疗程化疗后的患者淋巴结可持续存在,超声与PET.CT检查对恶性淋巴瘤残余病变的诊断有较好的准确性,化疗后4周复查彩色超声示淋巴结长径〉1.5om、血流信号呈中心型血流或者周边型,可行PET,CT检查作为评价肿瘤残余性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β-catenin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诊断为PCNSL的10例患者的蜡块组织(实验组),同时收集10例淋巴结炎患者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β-catenin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膜,10例PCNSL组织中阳性表达4例,相对于内参基因,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为4.70±0.57,对照组织中无阳性表达者,相对表达量为1.00±0.27,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功能状态(PS)评分、脑脊液蛋白水平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均P> 0.05).结论 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β-catenin在PCNSL组织中均高表达,且有细胞质内的表达,而淋巴结炎组织中无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