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乙肝表面抗原室内质控血清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医院日常使用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室内质控血清。方法:筛选HBsAg阳性血清,分为1组(60℃加热1h)、2组(98℃加热1min)、3组(乙醚6h)、4组(pH2.4处理6 h)进行灭活。用ELISA法检测灭活前后效果。结果:1组最好,2组、3组较好,4组最差。结论:所采用的4种灭活方法制备的HBsAg阳性血清,用ELISA法检测HBsAg的灭活结果,4种方法都阳性(符合),可作为室内质控血清供医院日常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antigen,CEA)与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16例乳腺癌患者与9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与CA15-3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对照组(P<0.01);二者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CEA与CA15-3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EA与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对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 DKK1(Dickkopf-1)和 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 ESCC 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血清 DKK1和P53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 DKK1水平和P53自身抗体在 ESCC 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73.09±343.82)pg/ml ∶(362.05±148.07)pg/ml,Z =6.158,P <0.0001;(0.398±0.546)∶(0.069±0.050),Z =3.832,P <0.0001]。ROC 曲线显示,当血清 DKK1为最佳诊断临界值588.77 pg/ml 时,其在诊断 ESCC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95%CI 为0.715~0.844,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95.0%)。P53自身抗体诊断 ESCC 的AUC 为0.674(95%CI 为0.598~0.750,敏感性为45.3%,特异性为95.0%)。DKK1和 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 AUC 为0.843(95%CI 为0.788~0.897,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5.0%)。在早期 ESCC,DKK1和 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AUC 为0.903(95%CI 为0.845~0.961,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95.0%)。结论血清 DKK1和 P53自身抗体可作为 ESCC 的血清诊断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 ESCC 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组71例,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MHC)组27例,健康体检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5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各组AFP、CE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组 AFP水平明显高于MHC组和NC组(P <0001),AFP在PHC组中检出的敏感率为7887%;MHC组中CEA的表达为(24819±5416)ng/mL明显高于PHC组和NC组(P<0001),CEA在MHC组中检出的敏感率为5555%;AFP、CEA诊断原发性肝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583。结论检测AFP、CEA在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同期在潮汕4个地区抽取6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对比;并结合影响因素对病例组实施护理干预7d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得分分别为(56.1±7.7)、(45.2±7.5),显著高于健康女性调查得分(P<0.001);进行护理干预7d后,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得分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因素以担心住院费用、不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对疾病感到恐惧、家庭社会影响、治疗副作用、担心预后最为突出.结论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极差,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护理人员根据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自身抗体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p53自身抗体在125例乳腺癌患者、3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1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水平。结果血清p53自身抗体在乳腺癌患者组的水平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53自身抗体区分乳腺癌和健康体检者、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95%置信区间:0.652~0.779)和0.625(95%置信区间:0.527~0.724)、敏感度分别为32.8%和32.8%、特异度分别为95.7%和87.9%。结论血清p53自身抗体作为一种潜在的血清诊断标志物,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医院入住的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做研究组,抽取静脉血2 mL,抽取时间应为次日晨起,空腹。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检测,并与80例对照组头痛患者同类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酶学变化异常检出率为65%,对照组血清酶学检出率是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清酶学进行测定在病毒性脑炎的鉴别和早期诊断上有重要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微小RNA-223(microRNA-223,miR-223)的表达来分析其与ESCC诊断、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小无编码RNA U6为内参基因,通过miRNAs提取、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等检测50例ESCC患者(病例组)和50名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miR-223的表达水平,再参照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miR-22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远处转移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中,血清miR-22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iR-223表达水平与ESCC的发生、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提示miR-223可能成为一个有效且无创的诊断及判断ESCC预后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生、程度和预后与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中、重度HIE患儿106例血清酶学检测的结果。结果所有患儿均有血清酶活性不同程度升高,中、重度各酶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酶学变化测定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有指导意义,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灭活法研制乙肝表面抗原室内质控血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灭活法研制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室内质控血清。方法:筛选HBsAg阳性血清,60℃加热1h进行灭活,同时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HBsAg质控品比较,选取合适浓度的阳性血清作为ELISA法检测HBsAg的室内质控品。结果:该质控品定值为2 IU/ml和10 IU/ml。其稳定性实验表明:2-8℃3个月及-20℃保存6个月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均一性检测结果:瓶间不精密度为7.15%和8.97%。结论:60℃加热1h灭活法制备的质控品可以作为用于ELISA法检测HBsAg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