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我们在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间对47例头颈部癌放疗前后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放射免疫测定,观察甲状腺功能改变,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全部病人均为本科住院或门诊放疗病人。男28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其中鼻咽癌29例;喉癌10例;颈部转移癌5例;舌癌3例。选择本院门诊体检无甲状腺与全身性疾病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 患者放疗时,放射源为~(60)Co射线。放疗每周5次,甲状腺组织全部或部分在照射野内。总剂量为40~75Gy/4~8周。其中26例患者全部甲状腺组织受照射,甲状腺平均受量为58.7Gy,21例患者甲状腺组织部分受照射,甲状腺平均受量为56.4Gy。 在放疗前、后6月、12月、24月检测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各一次,采用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的放免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良好途径。方法 采用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局部缩野加量 ,同时采用VM 2 6加DDP方案全身化疗 ,并酌情对肺部或转移灶姑息放疗。结果 本组病人 1、2年生存率为 46.7%和 13 .3 % ,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选择合理放化疗方案可以延长生存期 ,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后高危患者同步放化疗与放疗+化疗序贯治疗、单纯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17例宫颈癌术后高危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疗+化疗序贯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3组,各39例.3组放疗方案相同.第1组在放疗第1周内同时给予FP方案化疗;第2组在放疗结束后1周给予FP方案化疗.结果:3组3年盆腔复发率分别为2.6%、17.9%和23.1%.第1组与第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2,P=0.011,3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6%、12.8%和25.6%,第1、2组与第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x2=6.936,P=0.008;3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94.7%、74.4%和61.5%,第1组与第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P=0.001.第1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第2、3组,x2值分别为14.204和13.882,P值均为0.000,但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结论:子宫颈癌术后高危患者同步放化疗组与放疗+化疗序贯治疗、单放组比较,降低了3年盆腔复发率,减少了3年远处转移率,提高了3年生存率,且早期毒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信封法随机将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成雷替曲塞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30例)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放疗剂量56~60 Gy/28~30 F,试验组放疗第1、22天给予雷替曲塞2.6 mg/m2单药增敏化疗,放疗期间连用2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试验组及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0个月、12.0个月,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常见的重度不良反应(3~4级)如放射性食管炎(10.0%∶3.3%;χ2=0.268,P=0.605)、白细胞减少(13.3%∶10.0%;χ2=0.000,P=1.000)、血小板减少(3.3%∶0;P=1.000)、恶心呕吐(6.7%∶0;χ2=0.517,P=0.472)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可显著提高其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癌性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01月-2011年03月我院收治的13例支气管狭窄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介入治疗放置镍钛合金支架.随后对其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患者通气功能迅速改善,气促分级从3.7 ±0.6下降至1.5±0.4.动脉血气PaO2从50.8±5.2升至82.7±6.5,PaCO2从60.2±7.3降至41.5±5.1,血氧饱和度从术前(80.4±6.4)%升至术后(95.6±4.2)%.放疗后肿块较前明显退缩,随访12个月,生存率达76.9%,无显著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可迅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良好途径。方法采用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局部缩野加量,同时采用VM 26加DDP方案全身化疗,并酌情对肺部或转移灶姑息放疗。结果本组病人1、2年生存率为46.7%和13.3%.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选择合理放化疗方案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食管癌连续加速超分割 (CAHF)放射治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 (LCAF)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作用。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 ,我科共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 12 5例 ,并将其随机分为CAHF组和LCAF组。CAHF组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即 2次 d ,1.5Gy 次 ,至总量 6 0 .0Gy 4 0次 2 6~ 2 8d。LCAF组首先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即 1次 d ,2 .0Gy 次 ,照射 4 0 .0Gy 2 0次 2 6~ 2 8d ,然后改用加速超分割治疗 ,2次 d ,1.5Gy 次 ,至总量 6 7.0Gy 38次 39~ 4 1d。结果 CAHF和LCAF组的Ⅲ Ⅳ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7%和 19.0 % (P <0 .0 5 ) ;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91.9%和 5 4 .0 % (P <0 .0 5 )。CAHF与LCAH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90 .3% (5 6 6 2 )和 93.7% (5 9 6 3) (P >0 .0 5 )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8 5 %、5 5 .1%、4 8.9%和 6 8.6 %、4 9.9%、4 3.7% (P >0 .0 5 )。结论 CAHF与LCAF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相仿。但在CAHF组 ,Ⅲ、Ⅳ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明显增多 ,反应高峰时间提前至放射治疗开始后第 3周 ;LCAF方案Ⅲ、Ⅳ度食管炎较少 ,以Ⅰ度和Ⅱ度反应居多 ,反应高峰期多在放疗即将结束时或放疗结束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分别于单纯增强CT图像下、PET-CT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同一患者制定3种放疗计划:PET-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A组)、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B组)和3D-CRT计划(C组),评价3种放疗计划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A、B、C组G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72±0.03、0.72±0.02、0.65±0.02,C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64±0.03、0.64±0.02、0.53±0.03,GTV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14±0.02、1.15±0.02、1.12±0.02,经检验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5分别为53.41±4.90、56.09±4.61、55.87±4.27,V10分别为33.56±4.02、35.95±3.35、36.36±3.57,经检验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20分别为23.47±2.10、25.69±2.15、27.69±2.07,V30分别为15.19±2.59、16.10±2.57、17.23±2.35,MLD(Gy)分别为12.58±1.23、13.62±1.19、14.21±1.20,食管V55分别为14.44±1.99、15.29±2.52、16.12±2.50,脊髓Dmax分别为37.45±2.39、39.38±2.78、40.13±2.52,经检验,A、B、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SMART计划能优化靶区剂量分布,有效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置入术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综合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后装腔内放疗+适形放疗,对照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胆管支架置入后总胆红素水平均迅速下降,但综合组1a生存率、局控率、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术后应进行针对原发肿瘤的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肿瘤局控率,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射野影像系统研究放疗过程中人体不同部位摆位误差和空腔脏器不同充盈状态及有无体位固定装置对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肿瘤靶区摆位误差较小;胸部肿瘤靶区由于呼吸心跳运动的影响,误差较大;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腹腔和盆腔的肿瘤靶区摆位误差与各脏器的不同充盈状态关系不大。结论利用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及时纠正摆位误差,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有体位固定措施的摆位误差较无体位固定措施的误差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