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60—75岁、ASAI-Ⅱ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各20例。G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全静脉靶控输注。GE组先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固定后行全麻,药物及方法同G组。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入室后(TO)、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气腹建立后15min(T3)、气腹结束后(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过程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组内比较,各时间点的MAP和HR有显著性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GE组r13时间点的MAP较G组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1)。GE组乌拉地尔的使用量较G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20)。GE组患者丙泊酚(P=0.021)和罗库溴铵(P=0.038)的使用量明显少于G组。结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地调控气腹产生的应激反应和循环改变,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病人平稳的度过围术期,是适合老年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局麻药的分子结构决定其脂溶性、解离度等重要理化性质。普鲁卡因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将氨基苯甲酸的2位碳原子用氧原子取代即成盐酸氯普鲁卡因,麻醉效能为前者的2倍,其被血浆胆碱酯酶水解速率增加4~5倍,全身毒性、过敏反应发生率降低,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更快,可控性更强,主要用于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等。罗哌卡因是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性较高的局麻药。本研究拟比较硬膜外氯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敏  芮晓艳  沈梅  许来芹  甄宇 《癌症进展》2018,16(7):920-923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主要照护者照护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及其主要照护者各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主要照护者分为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和对照组(不接受认知行为干预),每组42例.比较两组主要照护者干预前后照护负担评分(个人负担、责任负担评分及总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身体、社会、心理、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负担评分(个人负担、责任负担评分及总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身体、社会、心理、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要照护者的个人负担、责任负担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照护者的身体、社会、心理、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肺癌化疗患者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中七氟醚对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调控麻醉深度效果的影响. 方法 60例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复合吸入0.6MAC七氟醚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吸入0.8 MAC七氟醚组(C组).3组患者丙泊酚输注速率均由BIS介导的闭环靶控系统自动反馈调节.A组患者全程持续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和C组应用丙泊酚维持20 min后开始吸入3%七氟醚,并根据各自MAC设定值调整吸入浓度,于吸入40 min后停止七氟醚;给药过程中连续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变化并做统计分析. 结果 B组和C组术中BIS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丙泊酚血药浓度在七氟醚吸入后逐渐下降,停药后缓慢上升(P<0.05);吸入后30 min和40 min时,C组[(1.8±0.6),(1.2±0.4) mg/L]较B组[(1.9±0.6),(1.7±0.6) mg/L]与A组[(2.5±0.6),(2.5±0.6)mg/L]比较,血药浓度下降的更明显(P<0.05);组间丙泊酚血药浓度变化速度比较,C组比B组下降和上升的速度更快(P<0.05),均于停止吸入后40 min趋于稳定. 结论 BIS闭环靶控丙泊酚麻醉系统在复合七氟醚0.8 MAC以内的状态下,可以有效地自动反馈调节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nypass graft,CABG)围术期常规监测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通过使用Sonoclot凝血功能分析仪(sonoclot coagulation analyzer,SCA)与传统凝血检测的ACT(conventional ACTtest,C-ACT)和Fbg进行相关性分析,对CABG术中ACT、CR监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非体外循环(Off-pump)CABG患者18例(OP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CABG患者12例(CPB组),分别于诱导后(T_o)、首次给肝素(OP组0.8ms/ks,CPB组1.0mg/kg)后5min(T_1),追加肝素(OP组达1.5mg/kg,CPB组达3.0mg/kg)后5min(T_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5 min(T_3)4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同时测定C-ACT和SCA的3种ACT及CR.结果 ①T_o点,SonACT、kACT、aiACT分别与C-ACT正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y=83.15+0.37×(R=0.438,P<0.05);y=71.33+0.43×(R=0.509,P<0.01);y=56.19+0.78×(R=0.790,P<0.01).sonCR、kCR、aiCR与术前Fbg正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y=1.16+0.09×(R=0.821,P<0.001);y=1.11+0.09x(R=0.773,P<0.001);y=1.50+0.06×(R=0.882,P<0.001 .②T_3点与T_o点相比,C-A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nACT、kACT、aiA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给予低剂量肝素0.8mg/kg和1.0mg/kg时,分别有39%和83%患者C-ACT大于300 s,而sonACT大于300s的例数达55%和95%,kACT则是55%和100%;CR的下降值(ACR)占基础值的百分比已达74%-76%和76%-83%.结论 ①SCA3种ACT与C-ACT正相关性比较:aiACT>kACT>sonACT,aiACT相关性最好;CR与Fbg正相关性比较:aiCR>sonCR>kCR,aiCR相关性最好.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SCA3种ACT比C-ACT恢复更好.③使用SCA与传统检测相比能够在低剂量肝素(0.8 mg/kg~1.0 mg/kg)时更敏感地监测ACT和CR.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反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中CO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病人25例,年龄50~75岁,体重55~85 kg,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哌库溴铵和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后,右颈内静脉置入漂浮导管,监测S(-v)O2和CI.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哌库溴铵,静脉输注异丙酚,必要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于切皮前、吻合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吻合右冠状动脉(RCA)、吻合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和关胸时,记录S(-v)O2、CI和Hb,计算氧耗指数(VO2I)、氧供指数(DO2I)和氧摄取率(ERO2).于体位改变前即刻、头低位时、搬动心脏时和固定心脏后,记录S(-v)O2和CI.结果 各时点VO2I和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O2、CI和ERO2于吻合RCA时降低,吻合LCX时降至最低,关胸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P<0.05);DO2I于吻合RCA和吻合LCX时降低,关胸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P<0.05).吻合RCA前和吻合LCX前,与体位变化前比较,头低位/头低右侧位时S(-v)O2升高(P<0.05);与头低位/头低右侧位时比较,搬动心脏时S(-v)O2降低(P<0.05);与搬动心脏比较,固定心脏后S(-v)O2升高(P<0.05);各体位时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术中病人体位、心脏位置瞬间改变和固定心脏时,S(-v)O2可实时、准确地反映CO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甄宇  田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43-134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中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中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组和全麻组各60例,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术后采用MMSE评分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无一中止研究,两组手术血压、出血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天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组术后3h、6h、24h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MMSE评分基本恢复,全麻组术后各时段MMSE均显著低于基线得分(P<0.05),术后3h、6h、24h、72h硬膜外麻醉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术后3h、6h、24h和72h硬膜外麻组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中老年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小,可减少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甄宇  李瑞芬 《健康世界》2007,(11):44-46
中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上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就是说饮食要多样,平衡。其实各种食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性情,寒热温凉,粗细干湿,了解了这些,才能达到平衡,吃出健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全麻术中丙泊酚剂量的关系。方法将96 例择期行剖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高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组(HIBIS 组,BIS 50~60,丙泊酚低剂量组)和低BIS 值组(LOBIS组,BIS 30~40,丙泊酚高剂量组)。两组患者术中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 &#8901;min,根据每组设定的BIS 值范围调整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在正常水平。记录术中丙泊酚总药量。术前1 d 和术后7 d 采用国际POCD研究协作组(ISPOCD)推荐的12 项认知测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并计算术前术后12 项测评分差。结果HIBIS 组47 例、LOBIS 组45 例进入研究。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判断,HIBIS 组发生POCD 3 例(6.3%),LOBIS 组1 例(2.2%)(P>0.05);根据组合测试评分判断,HIBIS 组发生POCD 6 例(12.8%),LOBIS组3 例(6.7%)(P>0.05)。HIBIS 组术后词语记忆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术后词语延迟记忆、词语干扰和词语流畅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另外,两组患者12 项术后认知功能测评中,HIBIS组有4 项(数字连线、方向识别、数字广度和词语流畅)差值大于LOBIS组(P>0.05)。而HIBIS 组丙泊酚的平均总用药量明显低于LOBIS组(P<0.01)。结论在同等血流动力学水平及术中术后镇痛药用量的前提下,术中丙泊酚用量较多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减退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甄宇  黄雯  王力增  王天  田剑 《临床荟萃》2002,17(6):355-355
干燥综合征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约有半数可以合并有肾脏损害[1] ,但以肾小管酸中毒为首要表现的病例较少见 ,近日我院收治了这样 1例患者 ,现报道如下。患者 ,女性 ,17岁 ,因“间断恶心、双下肢痛、全身乏力 1个月 ,加重 2天”于 2 0 0 0年 10月 12日住院。入院前 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呃逆、双下肢疼痛、全身乏力 ,吞咽困难 ,在外院查血钾 1.98mmol/L ,CO2 13 .5mmol/L ,血淀粉酶 478IU/L ,诊为“胰腺炎 ?” ,给予解痉、补钾、纠酸治疗 2周后好转 ,自行中断治疗。入院前 2天 ,无明显诱因 ,上述症状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