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指标如出血量、拔管时间、肢体关节活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18个月复发及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治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易恢复、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诱导牛膝产生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秋水仙碱处理牛膝萌芽种子,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异株。它的根部肥大、木质化少,比正常株产量增加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胸心外科手术中运用胸部小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24例进行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胸部小切121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开胸手术。结果本研究所选的24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2.5±20.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29.3±5.8)min,术中出血量为(30.4±10.7)ml,伤口愈合时间为(45.5±15.3)h,术后住院时间为(9.6±4.2)d,这12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5.3±23.5)rain,体外循环时间为(31.2±4.9)min,术中出血量为(41.4±11.7)ml,伤VI愈合时间为(58.2±15.6)h,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4)d,术后有两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运用胸部小切口进行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伤口愈合更快,患者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有利于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康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AngⅡ)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ngⅡ显著降低[(69.49±15.92) vs (82.91±17.53) pg/ml,P=0.000];CRP也显著降低[(12.92±3.65) vs (14.62±3.84) mg/L,P=0.0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64.55±9.65) vs (70.71±9.93) h,P=0.003];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0.81±1.78) vs (11.95±1.79) d,P=0.003];引流时间显著缩短[(63.87±12.92) vs (70.12±13.85) h,P=0.02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183.57±26.95) vs (171.87±28.14) min,P=0.04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虽轻度延长手术时间,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心内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对这64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来统计患者在术后病情能否转为窦性心律情况,分析手术成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必须大于半年。结果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共有47例患者的病情最终变为窦性心律,即73.4%的患者手术成功。结论对慢性房颤患者的治疗,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极有效的。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会因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新式钛合金胸部护板治疗肋骨骨折20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应用钛合金胸部护板(Chrisofix,瑞士)做肋骨骨折胸壁外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中、下段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共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226例,其中男168例,女58例;平均年龄59.3岁.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FTS方式治疗.结果 手术后共57例患者不能耐受FTS治疗,其中术前有并发疾病患者35例.结论 大部分中、下段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可以耐受FTS模式,尤其适用于年龄小于65岁,术前无严重并发疾病患者.FTS模式必将成为胸外科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干细胞(CSCs)内过表达糖原合成激酶(GSK-3β)对CSCs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分离培养CSCs,使用慢病毒转染CSCs使其过表达GSK-3β或对照基因LacZ,比较两者移植后对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及心室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 与CSCs-LacZ组比较,CSCs-GSK-3β移植组大鼠LVEF增加[(89.32±13.67) vs(71.31±10.22),P=0.03],LVEDd[(0.66±0.07)vs(0.79±0.03),P<0.01]减少;心室胶原生成减少.结论 CSCs过表达GSK-3β能促进CSCs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MIR205HG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MIR205HG的表达量;CCK-8实验检测MIR205HG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和TE-10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侵袭相关蛋白MMP-1和MMP-9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果显示,MIR205H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量(P<0.05);与转染对照si-RNA相比,当细胞转染si-MIR205HG时,MIR205HG的表达量显著被抑制(P<0.05);干扰MIR205HG显著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和TE-10的增殖和侵袭(P<0.05);此外,si-MIR205HG促进miR-122-5p的表达,且MIR205HG与miR-122-5p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抑制miR-122-5p逆转si-MIR205HG对TE-10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IR205HG能够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miR-122-5p来实现的,这一结果能够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P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NSCLC细胞系(A549、HCC827、H460和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行研究检测。转染ANGPT1真核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p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