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2004年14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病理类型:良性2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8例.50.0%(7/14)发生在降部,其中恶性占57.1%(4/7).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肿物(6/14),右上腹隐痛不适(5/14)和乏力、体重下降(3/14),诊断手段为十二指肠低张造影(13/14)、B超(13/14)和CT(9/14).肿瘤距离十二指肠大乳头<3 cm或位于降部、直径≥5 cm者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距离十二指肠大乳头>3 cm及较小者宜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 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恶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CT、EUS确诊,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应积极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被黑染的淋巴结清晰可辨;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4. 6±4. 2)个,对照组为(15. 1±2. 6)个,P=0. 003 7;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7 .8±1 .7)个,对照组(4. 2±2. 0)个,P=0. 004 5;注墨组总的淋巴结黑染率62 .0%, 转移淋巴结黑染率66. 4%。结论:局部应用微粒子炭对指导直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除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网膜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附1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肝癌肝切除术中,肝断面出血和术后继发性出血是肝切除的主要问题。自1983年~1990年间,在115例肝癌肝切除术中,用游离的大网膜片覆盖于肝断面,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为;胸水7.8%(9/115),肺炎3.1%(4/115),膈下感染3.1(4/115),切口感染1.4%(2/115),上消化道出血0.7%(1/115),胆瘘0.7%(1/115)。低于文献报道。大网膜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解剖特点。为肝脏外科提供了肝断面处理的最佳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使预后明显改善。该病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中晚期又极易与肠道炎症性疾病混淆,故确诊率低,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总结了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共446例,其中首次就诊误诊226例。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26例大肠癌患者病情均属于中晚期。其中男性129例,女性9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30岁以下28例,30—40岁31例,41~50岁34例,51~60岁84例,61岁以上49例。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年9个月。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5.
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职业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瑞仙  王成峰  徐波  孙跃民  金大伟  耿辉 《护理研究》2006,20(25):2303-2304
[目的]探讨125I植入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护理的职业防护问题.[方法]通过测量接受125I植入术治疗病人,观察不同时间、距病灶不同距离的辐射强度和护理该类病人护士的个人累积辐射剂量.[结果]125I粒子源辐射的射线大多作用在病人体内;护士的个人累积辐射剂量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结论]护士在护理125 I植入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病人时,应注意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保持安全距离和屏蔽防护.  相似文献   
6.
Vater壶腹及乳头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ater壶腹及乳头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Vater壶腹及乳头癌患者根治术后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其临床病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对152例Vater壶腹及乳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淋巴结转移率为31%,其中T1、T2、T3、T4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20%(11/54)、26%(19/72)及94%(16/17).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有:肿瘤直径(<3 cm与≥3 cm相比,P=0.002)、肿瘤分化程度(P=0.012)、十二指肠壁浸润(P=0.008)、T分期(P=0.000)及胰腺受侵(P=0.005).结论 Vater壶腹及乳头癌淋巴结转移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行肿瘤局部切除时应选择适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间质瘤11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 1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肿物 (5 /11)、右上腹隐痛不适 (4 /11)和乏力、体重下降 (2 /11)。病理类型 :良性 1例 ,潜在恶性 3例 ,恶性 7例。 6例 (5 4.5 % )发生于降部 ,其中恶性占 5 0 .0 % (3 /6)。 1例良性患者行局部切除 ;3例潜在恶性患者 2例行局部切除及肠修补术 ,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及横结肠部分切除。 7例恶性患者 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行局部切除 ,1例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及胰腺局部切除 ,2例行活检术。 1例良性 ,3例潜在恶性患者随访 3~ 7年 ,均无复发转移。恶性患者 7例中 2例肝转移者分别存活 2个月和 6个月 ,1例术后 4年死于肝转移 ,3例生存 5年以上。恶性者 5年生存率为 5 0 .0 % (3 /6)。  相似文献   
8.
 乳腺疼痛是女性的常见病,自1986年2月至1987年2月,51名患乳腺疼痛超过半年以上的病人,参加每日服用 20-30毫克三苯氧胺的治疗试验。80.4%的病人服药后疼痛都能得到控制。常见的副作用为9人(17.6%)出现阴道出血,4人(17.6%)出现面部潮红4人(7.8%)有兴奋现象。总之,三苯氧胺是治疗乳腺疼痛的良药、并对多数病人均能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猝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猝死的可能原因 ,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5 8年~ 1997年乳腺癌围手术期猝死的 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乳腺癌围手术期猝死发生率为 0 .13 % ,近年为 0 .5 1%。其危险因素为Trausseau’ssyndrome所致的致死性栓塞性疾病 ,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塞。诊断通过血小板激活 ,血液凝固激活和血栓形成伴有的纤维溶解激活的检测及静脉多普勒扫描和静脉造影。运用弹性袜、充气腓肠肌压迫器、皮下经射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可预防 ,联合应用效果更佳。治疗 :抗凝 ,溶栓 ,手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结论 关键在于对该病的正确认识 ,尽早明确诊断和有效地治疗。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3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腺癌 (BC)合并派杰氏病 (PD)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统计 195 8~ 1997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 34例 ,从发生率、发病年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分期和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 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在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 0 .9% ,可分为乳头病变组和乳腺肿块组 ,高发年龄 35~ 5 5岁 ,近年来就诊人数下降 ,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头病变组经病理证实 ,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转移率均为 2 6 .7% ;5 ,10 ,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93.1%、78.1%和 6 7.0 %。乳腺肿块组经病理证实 ,腋窝淋巴结阳性率 5 2 .6 % ,远处转移率 42 .1% ;5 ,10 ,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0 .5 %、5 3.8%和 5 3.8%。结论 乳腺派杰氏病作为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与乳腺癌同时存在 ,病变局限于乳头的患者的预后优于合并乳腺包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