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近年来,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原因,各家提出了干细胞异常说、微环境异常说、体液因子缺陷说和免疫缺陷说等理论。治疗措施繁多,除了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脾切除之外,现代更在免疫和移植治疗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有所改观。对新的造血剂亦仍在继续努力开拓,1962年以来国外对人体血浆铜兰蛋白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近几年在日本临床应用该药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报导颇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铜兰蛋白的临床应用概况作简要综合。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确定。某些化学物质和药物与人类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各种化学致癌剂中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benzanth racenc)和丁基亚硝脲(1-butyl-1-nitrosourea)具有强烈的致白血病作用。苯是目前报道较多的可引起白血病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苯的制  相似文献   
3.
吴秉权  王志澄 《天津医药》1989,17(11):657-659
本文总结41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此病发生率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6.6%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6%、慢性白血病0.6%。神经系统症状依白血病细胞数和入侵部位不同而异,重者可致死亡,轻者可无自觉症状。诊断应强调脑脊液内白细胞数及形态学检查。治疗一般鞘内注射氨甲喋呤5次,90%脑脊液可恢复正常,但复发者不少;理想方法是改变血-脑屏障,使化疗药物易于进入深层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5.
白血病的发烧常由感染引起。感染是白血病常见的死亡原因。本文分析了1966~1972年494例成人患者在1,216次住院期间发烧原因、感染类型及常见病原菌。患者中数年龄43岁(15~82岁),其中急粒333例、急淋  相似文献   
6.
用商品和本实验室制备的一套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单抗),对160例淋巴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进行分析。93例ALL中T—ALL22,B—ALL3,C—ALL33,未分化型32,前B—ALL、T/粒杂合型和C/T杂会型各1例。22例T—ALL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白血病治疗有很大进展,不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希望“治愈”。临床实践证明,白血病患者的年龄、细胞类型等对治疗的反应有密切关系,若无合理可靠的分型标准,各地的治疗方案就难以互相比较。所以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对评定治疗、判断预后、探索病因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血细胞的伊红-美兰染色仍是急性白血病分型的主要根据(国外白血病分型见表1).配合细胞化学、电镜、免疫学等又可  相似文献   
8.
各种淋巴细胞之间的功能区别常在细胞膜表面特性上表现出来。因此,分析膜表面标记是鉴别和计数不同淋巴细胞群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人类B淋巴细胞(B细胞)具有表面Ig,而在人类T淋巴细胞上则不能测出表面Ig,人的T细胞能在0℃与羊红细胞结合。后来发展为用小鼠同种异体抗血清区别辅助T细胞(Lyl~+)和抑制T细胞(Ly23~+),这些导致最终发现了人类T细胞异种抗原(TH1),这种TH1抗原的性质同小鼠的Ly1相似,仅限于辅助T细胞上。除了TH1抗原标记外,有人报导人的辅助和抑制T细胞可因其不同Fc受体类型而加以区别,分离的带有IgG-Fc受体(FcγR))的人T细胞具有抑制T细胞活力,带有IgM-Fc受体(FcuR)的T细胞具有辅助T细胞活力。可见,各个类型的淋巴细胞功能都与其膜表面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Ⅱ型毛细胞白血病: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51例次血液病患者拔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和出血,因此拔牙是相对禁忌的。但牙源性感染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适宜时应当拔除患牙。本文将患者粒细胞绝对值>1×10 ̄9/L、血小析>50×10 ̄9/L作为符合拔牙的基本条件。对51例70颗牙进行拔牙尝试。作者认为对血液病患者拔牙应慎重从事,符合条件的拨牙一般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