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方法10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根据预防术后吻合口瘘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双套管引流联合肛门直肠双套管持续低压冲洗方法。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情况、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均为(7.2±1.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00%均低于对照组的26.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0、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9.5±2.7)d、住院时间(15.5±4.8)d短于对照组的(15.4±4.3)、(21.3±5.7)d,住院费用(43547±3256)元少于对照组的(53439±479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有一定预防效果,但不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能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3和热体克蛋白70(HSP70)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GIST组织中p53和HSP70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两指标在GIST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48例GIST中,p53和HSP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2%(29/48)和64.58%(31/48).p53和HSP70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3与HSP70的表达呈正相关(X2=4.075,P<0.05).结论 p53和HSP70在GIST中均有表达,两者均随着GIST侵袭程度的增高其表达明显增加.提示p53和HSP70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危险性的客观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53,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and clinieopathologie eharacteristies 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and HSP70 expression.Methods p53 and HSP70 expression of 48 cases with GIST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echemieal SP method.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and HSP70 expression.Results Among 48 cases with GIST,the positive rate for p53 and HSP70 were 60.42%(29/48) and 64.58%(31/48)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age of patients.localization of tumor (P>0.05).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istological grade (P<005).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HSP70(X2=4.075,P<0.05).Conclusions The positive rate of p53 and HSP70 in GIST is high,especially in hish risk patients.The expressions of p53 and HSP70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GIST,which may be used as an objective parameter for distinguishing malignant GIST from benign case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患者,术中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阴道下阴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0例行PPH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肛周多点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镇痛,观察组则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的方式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4 h与48 h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较对照组长,在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的剂量上观察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的总发生率(P<0.05)。结论对行PPH治疗的患者,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的方式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手术应激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患者根据围术期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各组36例。2组患者均接受同一组手术医师行5孔法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处理方案行腹腔镜手术;FTS组采用FTS围术期处理方案行腹腔镜手术。对2组患者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术后第1、4、7天血清白蛋白和应激指标(CRP、IL-6)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术前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逐渐升高,第7天明显下降(均P<0.05)。FTS组术后第1、4、7天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FTS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减轻患者术后手术应激、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结果 结论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FAK的表达。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K阳性表达率为60.0%,与正常人(2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外周血淋巴细胞FAK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K异常表达与荷瘤状况有关,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淋巴转移的预测等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方案治疗直肠癌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比研究68例直肠癌病人,分别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n=28)和传统的治疗方案(n=40),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FTS组病人与传统组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提前,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恢复。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刀进行的小切口直肠癌微创手术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3月12 H至2009年4月7 H,本研究将限期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超声刀小切口手术,B组行传统手术.观察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血清CRP及术后件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68例患者成功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手术,其中A组35例,B组3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和吻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9.7±0.7)cm和(14.6±3.4)cm(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32±23)min和(169±31)min(P<0.05);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02±57)ml和(152±73)ml(P<0.05);术后恢复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的切口感染、尿潴留、肠梗阻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检测A组的血清CRP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的术后件院时间分别为(8.2±1.1)d和(11.8±3.4)d(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采用超声刀进行的小切口直肠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符合快逃康复外科的理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该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γ探针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胃癌患者48例,在胃镜直视下将^125I标记的McAb3H11注射于癌周围黏膜下,4~11天后手术;术中使用手持式1探针对靶部位(T)及对照本底(NT)进行放射性计数,T/N比值≥3.5为判别胃癌及癌浸润胃壁的标准,T/NT≥3.0为判定转移淋巴结的标准;对RIGS阳性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19组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微转移癌。结果 本组病例中,RIGS判别切缘癌浸润的总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8.5%和9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10组(52.6%)RIGS阳性,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中检出胃癌微转移灶。结论 γ探针在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RIGS)中,可有效判别胃癌浸润范围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小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手术组(n=20)和开放手术组(n=23),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止痛药物需求、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手术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方面,比开放手术有优势(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中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GCC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GCC mRNA、hTERT mRNA阳性率表达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GCC mRNA、hTERT mRNA阳性率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根治治疗均会增加血行微转移可能性,但是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不会增加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