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肿瘤学   1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测定了拉拔金丝及热超声金丝球键合的组织及织构。结果表明,冷拔后金丝的主要织构为〈111〉和〈100〉丝织构;键合前金丝球中心区域仍保持原来的〈100〉取向,且这种取向可保留到一次键合后的样品中心;水平方向的热超声振动使一次键合后界面处形成一层水平长条晶粒;键合时输入功率过大会造成再结晶及异常长大。  相似文献   
2.
取向成像:一种有效研究晶体材料组织、结构及取向的技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前我国已有十余家单位购置了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晶体取向与结构分析系统.该系统安装在扫描电镜上后,可实现晶体材料微区范围内取向与结构的快速分析,揭示材料内部丰富的组织、结构与取向信息.作者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硬件配置、取向数据的采集过程、利用Hough变换自动识别衍射菊池带的原理、取向数据的处理,特别强调了其主要应用,即取向成像()rientationMapping),并举例说明了晶体材料微区取向分布的特征,希望对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轧是Hi-B电工钢生产中控制织构及析出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研究中观察到,与大生产热轧板相比,实验室热轧很容易导致二次再结晶退火后出现沿轧向生长很长的长条晶。为澄清其形成机制,本文对比研究了大生产和实验室热轧及退火后样品中的组织形貌、织构及析出。结果表明,初始粗大晶粒、低的热轧压下量及低的终轧温度导致析出提前发生并沿轧向分布造成二次再结晶退火后长条晶粒及细小的线晶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检测分析了CVD自支撑金刚石薄膜侧面微区织构和孪晶,计算了{100}、{110}、{111}、{122}、{447}、{148}晶面平行薄膜表面的织构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各阶段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的沉积温度不利于{100}、{110}、{111}织构的形成,孪晶造成了{122}、{447}、{148}织构。  相似文献   
5.
根据柱状晶<001>取向的遗传性,以柱状晶铸坯为初始材料,采用XRD与EBSD技术揭示柱状晶在热轧、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测定对应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工艺下,样品最终铁损P1.5均低于2.50 W/kg,磁感B50均大于1.73 T,最高磁感值达1.78 T。样品中均以对磁性能有利的强{001}织构为主,对磁性能不利的g纤维织构被抑制。结果体现了利用柱状晶制备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电工钢中柱状晶对热轧和退火时晶粒取向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电工钢中长轴平行于轧向的柱状晶样品在热轧和退火过程中组织和取向的演变规律,并与长轴平行于板法向的样品的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柱状晶按何种方向排列,只要表面存在剪切力,热轧后都可形成剪切织构,同时中心形成轧制织构,主要包括旋转立方织构和{112}<1-10>。柱状晶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板中心层,长轴平行于轧向排列的样品热轧时形成的粗大旋转立方晶粒要到脱碳退火后才能完全消除,但破坏了正常的不同取向晶粒间的取向差分布及尺寸均匀性,导致二次再结晶不完全及磁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应用EBSD技术和织构定量检测手段分析高纯铝箔成品退火的再结晶立方取向亚晶粒的长大行为,以及整体中晶粒尺寸和取向差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微量元素锡对铝箔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纯铝箔的再结晶织构主要由立方织构及R织构组成,二者的相对强弱随锡含量有规律地变化。锡含量较低时立方取向亚结构形核及快速长大的优势不受到影响,锡作为代替铅的环保型微量元素可以确保高压阳极铝箔95%以上的立方织构占有率。锡含量过高时,非立方取向再结晶核获得更多的生长机会,长时间加热大尺寸非立方取向晶粒可通过吞噬立方取向亚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立方织构占有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成品板减薄可以降低HiB钢的铁损,但高斯织构锋锐度会受厚度或表面效应的影响,一般0.20 mm厚度为极限。本文使用预冷轧法和普通一次轧法制备出0.23 mm和0.16 mm的样品,通过EBSD及XRD技术比较了其冷轧、脱碳及高温退火后的微观及宏观组织及织构。结果表明,冷轧压下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斯织构的演变,过大或过小的压下量都对高斯的异常长大有不利的影响。厚度越薄的样品,高温退火时,表面能影响越早,因此对织构及第二相钉扎能力的要求越严格。  相似文献   
9.
对充分固溶及时效处理的铁硅合金Fe-3%Si-Mn-S在室温下进行了不同应变量的压缩变形,应用EBSD技术测定了样品中各形变晶粒的取向,以及利用SEM观测了各晶粒内部MnS析出粒子的形貌、尺寸及分布特征,探讨形变对MnS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相同应变量下,不同取向晶粒内粒子析出存在差异,且随变形量增加,粒子尺寸变化率从1.6%逐步增加至62.4%,晶粒取向影响显著;2)随变形量增加,析出粒子的平均尺寸有明显起伏,而粒子面积百分量与粒子平均尺寸变化趋势呈反比;3)粒子被位错切碎同时有粒子形核析出;大粒子熟化与第二相粒子回溶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及EBSD取向成像技术考察了电工钢初始柱状晶组织在热轧、冷轧、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分析了立方取向和旋转立方取向晶粒与其他取向晶粒的关系。结果表明,{100}面近似平行板法线的柱状晶组织热轧及冷轧时都较稳定,难以发生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尺寸粗大。热轧时的表面剪切力和反复冷轧及退火会逐渐减弱这类组织及织构;退火次数越多,消除的效果越好。本文讨论了这类织构在电工钢中的作用及对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