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目的构建食管癌细胞Eca9706 DNA聚合酶β(DNA polβ)基因敲除载体,为DNA polβ基因敲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体细胞基因敲除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根据DNA polβ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UP1/UP2和DOWN1/DOWN2),通过PCR扩增获得上游同源序列(UP)和下游同源序列(DOWN),其中上游同源序列长1 268 bp,下游同源序列长2 150 bp,将其插入骨架载体pcDNA3.1,从而构建了DNA polβ基因敲除载体pOUT-polβ,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经过PCR筛选,限制性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证实上游同源序列(UP)和下游同源序列(DOWN)2个片段插入正确。结论通过本研究所述方法,成功构建了用于食管癌细胞Eca9706 DNA polβ基因敲除载体pOUT-pol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同步周化疗期间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应用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宫颈癌放疗同步顺铂周化疗患者资料,与同期28例应用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相关并发症和放化疗延误等,探讨PEG-rhG-CSF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PEG-rhG-CSF预防组同步放化疗期间平均每例患者给药2.3次,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无抗生素使用,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延迟治疗;rhG-CSF治疗组平均每例患者给药10.6次,2例FN,4例使用抗生素,10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延迟治疗。PEG-rhG-CSF预防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6.9%(2/29),明显低于rhG-CSF治疗组的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 P<0.01)。PEG-rhG-CSF预防组完成5次周化疗率为75.9%(22/29),明显高于rhG-CSF治疗组的42.8%(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 P=0.011)。结论 宫颈癌放疗同步周化疗期间应用PEG-rhG-CSF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安全的,与rhG-CSF挽救性治疗相比,可降低治疗频次,且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治疗延迟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宫颈癌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解剖学分布,探讨临床靶区(CTV)的勾画边界。方法 回顾分析86例宫颈癌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患者。应用CT增强影像、淋巴结与周围结构的三维重建图像,明确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的解剖学边界。结果 86例左肾静脉以下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处至左肾静脉上缘之间,沿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分布,在十二指肠出现后,下腔静脉右前方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所有转移淋巴结均位于双侧卵巢血管和输尿管内侧,肠系膜下静脉紧邻其左前方;自上而下位于肾静脉、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后方;位于腰椎体和腰大肌前方。27例左肾静脉以上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双侧膈脚后方,在腹主动脉后方沿奇静脉、半奇静脉上行,25/27例位于食管贲门交界水平(平第11胸椎)之下,5/27例伴有下腔静脉后内侧和右侧膈脚之间转移淋巴结,上界至腹腔干水平。结论 推荐全段腹主动脉旁淋巴结CTV勾画边界:上界,平第11胸椎(食管贲门交界水平);左肾静脉以下侧界,肠系膜下静脉、卵巢血管和输尿管的内侧缘;左肾静脉以上侧界,双侧膈脚;前界,肾静脉以上腹主动脉的侧后壁、肾静脉、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的后缘;后界,腰椎体和腰大肌的前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置管镇痛泵给药应用于妇科肿瘤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妇科肿瘤患者50例,其中25例行硬膜外置管连接自控镇痛泵镇痛(麻醉组),25例行肌注曲马多止痛(对照组)。应用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表(NRS)、EORTC QLQ-C30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及IES-R事件冲击量表对患者感受定量分析。结果:麻醉组的平均NRS评分[(2.04±1.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44±2.35)分](P<0.05),状态焦虑问卷(SAI)、特质焦虑问卷(TAI)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C30评分麻醉组躯体、情绪、角色、社会及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高于对照组,疼痛、气促、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IES-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的止吐药物使用次数明显高于麻醉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谵妄、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及延迟出院。结论:在妇科肿瘤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中应用硬膜外置管镇痛泵给药止痛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期间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