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入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二〇医院,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患者,接受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PFV组)或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结果和影像学参数及远期并发症。  结果  术后PFV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局部Cobb角恢复显著优于PKP组(P < 0.001)。术后1周VAS评分和ODI值评分PKP组均优于PFV组(P = 0.03)。PFV组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1例(4%),钉棒内固定松动2例(8%)。PKP组4例(18%)术后发生严重后凸畸形,2例出现神经症状,行2次手术治疗。  结论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手术治疗,PFV和PKP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KP适用于单椎体且脊柱矢状面无明显改变的患者,而PFV更适用于脊柱矢状位明显改变的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正常膝关节软骨分布及股骨髁承重区的软骨厚度特点,为膝关节病变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名成人志愿者,男、女各50名,年龄20—30岁,平均25.3岁,膝关节均行MRI扫描。应用MIMIC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在矢状位窗面上测量膝关节各部位软骨最大厚度。选择膝关节正常运动时的承重区,测量承重区域软骨的最大厚度并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基于MRI图像行膝关节软骨三维重建,观察膝关节软骨的三维形态特征。结果:膝关节各部位的最大软骨厚度如下。胫骨外侧平台3.19mm,胫骨内侧平台3.07mm,股骨外侧髁2.93mm,股骨内侧髁3.19mm,股骨滑车软骨3.57mm,髌软骨3.75mm。不同性别与左右侧之间的软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股关节承重区软骨厚度大于其他区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正常膝关节各区域软骨厚度不同,胫股关节承重区软骨厚度大于非承重区域。基于MRI可以准确地测量膝关节各部软骨的厚度及重建膝关节软骨的三维形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对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的模拟研究,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假体植入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方法:选择无明显髋关节疾病的15具成人尸体标本,对整个骨盆进行连续CT扫描,将CT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0.1软件,重建出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计算股骨头中心和股骨近端中心线,建立股骨颈轴线并确定股骨头假体最佳植柄通道,进行虚拟植入和三维可视化分析。结果:各维度观察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通过股骨头中心,位于股骨颈的中央。股骨头定位针模拟植入后假体柄干角与术前颈干角相比呈轻度外翻位,侧方偏移和水平偏移度较小,达到预期植柄方位的要求。结论:计算机辅助可以准确建立股骨头假体植柄通道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个体化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和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joint center,HJC)的精确定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THA需要重建HJC以维持髋关节的机械平衡和压力分布[1]。手术重建后臼杯的偏移会对假体的存活率和髋关节活动功能产生负面影响[2-3]。目前,HJC的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实现髋关节术中臼杯置入和生物力学再复制的基础,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4-5]。本文就文献中报道的HJC测量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提供参考,提高THA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开放性创伤并发气性坏疽有成功诊治经验,非开放性损伤致气性坏疽缺少诊治经验积累。通过对非开放性腹腔内气性坏疽罕见病例报道,应引起普通外科医生关注,非开放性腹腔内气性坏疽患者术前短时间内确诊困难,病情进展快,术中处理困惑,术中能否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行腹腔内冲洗,从而使患者获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和胃泌素 (GAS)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 TGF-β1 含量 ,以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中 GAS的含量。结果 :患者组血清 TGF-β1 (4 0 .4± 16 .9)ng/ m l高于对照组 (18.9± 8.4 ) ng/ m l(P <0 .0 1) ,TGP-β1 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而升高 (P <0 .0 5 ) ,患者组血清 GAS(83.6± 33.2 ) pg/ m l高于对照组 (71.4± 8.6 ) ng/ m l(P <0 .0 5 ) ,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大肠癌 Dukes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 TGF-β1 和 GAS含量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新辅助化疗后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行可行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进展期乳腺癌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手术,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阳性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随访后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组与改良根治术组相比,两组CTCs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以及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合并保乳手术治疗,能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类似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神经胶质瘤也称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疗效最差的恶性肿瘤。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亚型中经常发生,其中BRAF V600突变最为常见,特别是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GBM)、多形性黄星形细胞瘤(PXA)、间变性神经节神经胶质瘤(aGG)和儿童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Ⅱ期临床试验VE-BASKET使用了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治疗BRAF V600突变型神经胶质瘤,初步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对于BRAF V600E突变低级别胶质瘤(LGG)和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Ⅱ期临床试验NCT02034110证明了另一种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联合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具有显著疗效。此研究表明,双靶治疗的疗效优于BRAF单靶治疗。另有NCT02124772 I/II期研究证明在年龄<18岁的复发/难治性BRAF V600突变LGG中,单独使用曲美替尼或联用达拉非尼均可达到安全可控的目标浓度,并且证明了临床疗效和耐受性。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治疗具有BRAF V600E突变的6岁及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躯体牵涉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我科住院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存在躯体牵涉痛,其中男8例,女33例;年龄64~91岁,平均(75.5±5.5)岁。根据躯体牵涉痛的部位分为A~E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41例OVCF患者根据躯体牵涉痛部位分型,A型20例,B型7例,C型6例,D型3例,E型5例。所有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分型之间比较术前VAS及OD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躯体牵涉痛在OVCF患者中较为常见,A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D型和E型较为少见。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可有效缓解躯体牵涉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iTRAQ技术分析绝经前后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绝经对三阴性乳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前及绝经后各8例经病理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i TRAQ技术分析差异蛋白显著性功能、差异蛋白pathway并进行差异蛋白验证。结果 (1)绝经前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组较集中,而绝经后的差异蛋白较多,且分布较散。(2)绝经前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存在于5种差异显著途径中;绝经后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存在于15种差异显著途径中。(3)与癌旁组织相比,绝经前共有214种显著差异蛋白,绝经后共有360种显著差异蛋白。绝经前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上调蛋白81种,下调蛋白133种,绝经后上调蛋白157种类,下调203种。结论利用i TRAQ技术发现,绝经前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差异蛋白表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说明不同雌激素环境下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存在不同发病机制,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