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伊马替尼已成为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一线药物,且被证实有令人满意的疗效[1-2].随着越来越多的CML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对机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伊马替尼抑制免疫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因此有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目前国内此方面的研究罕见.我们对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了监测,并与伊马替尼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问世后,越来越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从中获益,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目前面临的不耐受、耐药、疾病进展、停药等问题,仍时刻使临床医师困惑。前不久召开的第58届美国血液病年会中,详细报道了CML相关的研究新进展,本文将其中的研究热点总结如下。1 TKI停药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较常规化疗能更好地清除瘤细胞,对于预后分层为低、中危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经过auto-HSCT治疗多可获得长期无病生存[1],且适用年龄范围广、所需经费较少、安全性高、移植后的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因此,auto-HSCT成为没有找到合适供者、经费困难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收治的53例儿童急性白血病病例、17例在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对死亡病例危险因素进行探索。结果:17例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其次是出血。高白细胞血症、高血清LDH水平和婴幼儿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是急性白血病患儿死亡危险因素(P<0.1)。结论: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LDH水平是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防治感染并及时纠正治疗早期出血倾向可有效降低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及治疗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37例淋巴瘤患者,39例白血病患者(其中髓系白血病18例,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外周血的EBV DNA定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抗病毒治疗.结果 淋巴瘤组、髓系白血病组、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多发性骨髓瘤组和对照组EBV DNA阳性率分别为32.4%(12/37)、22.2%(4/18)、38.1%(8/21)、43.5%(20/46)和11.1%(3/27).淋巴瘤组、淋巴细胞白血病组、多发性骨髓瘤组与对照组E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髓系白血病组与对照组E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病毒治疗后,EBV DNA转阴患者35例,持续阳性者12例.结论 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与髓系白血病无显著相关性,阿糖腺苷针剂和(或)阿昔洛韦针剂治疗针对其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