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段巨涛  孔棣  柴友龙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0):1283-1286
探讨联合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AFP和(或)影像学证实的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3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刀治疗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31例,联合治疗组32例。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AFP定量平均下降率分别为52.2%(12/23)和80.0%(20/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为12.9%(4/31);而联合治疗组的完全坏死率为34.4%(11/3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在1个疗程治疗结束6个月后复查影像学发现肝癌复发率为32.3%(10/31);联合治疗组肝癌复发率为9.4%(3/3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患者1年的生存率为64.5%(18/31),而经联合治疗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87.5%(28/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3.
胆囊癌是一种最少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隐匿性、易侵袭转移、早期诊断难、预后差等特点,大多数患者得到临床诊断时已经进展至中晚期,常常失去治疗最佳时机。随着人们对胆囊癌的诊治越来越重视,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尤为重要。该文就胆囊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经病理诊断证实的29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5例,阑尾切除加部分盲肠切除术5例,回盲部切除术9例.结果:29例均痊愈,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结论:B超检查及腹CT检查是阑尾黏液囊肿的主要诊断手段,应根据阑尾黏液囊肿的大小、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紫龙金片联合由奥沙利铂(Oxaliplatin)、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组成的FOLFOX4方案及单用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接受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对照组)及化疗并用紫龙金片组(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龙金片联用FOLFOX4方案与单用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大肠癌相比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对肝门胆管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将肝门胆管癌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组(35例)及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组(25例),比较经不同治疗方法后肝门胆管癌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类型肝门胆管癌行不同治疗方法的成功率。结果:经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成功率分为80%和92%,在术后胆道出血及胰腺炎并发症方面,两种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Ⅳ型肝门胆管癌治疗成功率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存在明显优势(P0.05);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在支架术后胰腺炎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在减黄,肝功能恢复方面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并发症方面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在Ⅳ型肝门胆管癌治疗中以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为佳,Ⅰ型及Ⅱ型肝门胆管癌以内镜逆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为佳,Ⅲ型肝门胆管癌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突发左侧腹痛伴左拇趾发凉、麻木1 d。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急性病容,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压痛,以上腹部为著,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叩鼓音,左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左拇趾颜色苍白,皮肤温度降低,双侧股动脉、腘动脉及右侧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左侧胫后动脉搏动可触及,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第2 d腹部增强CT显示脾、左肾多发低密度灶(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