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1 女 ,39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腹包块 3天入院。妇检 :子宫右侧触及一约 7.0cm× 5 .0cm大小包块 ,质硬 ,表面光滑 ,活动度差。血CA12 5、199均为阴性。CT平扫示右附件区一混杂密度肿块 ,大小约 7.0cm× 6 .5cm× 5 .0cm ,为软组织密度伴大量不规则钙化 ,CT值 4 5 .4HU、74 8HU ,与子宫右壁及直肠前壁间分界不清 (图 1)。增强扫描非钙化区有中度强化 ,CT值 78.8HU ,少量腹水 (图 2 )。手术见少量腹水呈淡黄色 ,右卵巢肿块约 8.0cm× 6 .0cm× 5 .0cm大小 ,包膜完整 ,实性质硬 ,与直肠前壁粘连。病理诊断 :右卵巢纤维瘤。例 2 女 ,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收治的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伴有继发性高血压.在DSA引导下通过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从而控制血压.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6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患者血压恢复不明显,但无恶化.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水平,另1例患者血压改善不理想.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可尝试作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支架或导管缓解恶性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2例恶性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S组(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内镜架桥治疗,SEMS)和T组(经肛肠梗阻导置入内镜架桥治疗管,TDT),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组与S组大肠梗阻缓解率分别为97.2%、94.4%。T组恢复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时间明显低于S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1)。结论:SEMS与TDT在恶性大肠梗阻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TDT患者恢复ONS更快,功能状况恢复情况更优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脏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两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在肝癌介入治疗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16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TACE术后是否存在ALFD风险,将其分为观察组(伴ALFD风险,31例)和对照组(不伴ALFD风险,137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分析两组术前实验室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计数(PLT)、FIB-4、APRI及Child-Pugh评分,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对TACE术后ALFD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术前Alb、PLT、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ST、FIB-4、AP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FIB-4、APRI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ALF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818、0.789。结论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FIB-4、APRI对肝癌介入治疗后ALF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运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法,对30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待出血部位明确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及弹簧圈,进行动脉栓塞治疗,通过对治疗效果的分析评价,探讨应用价值。结果:30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中,24例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经介入治疗后成功止血。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降低,统计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DSA检查对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调查云南省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发展的现状和期待开展的技术,充分了解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发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促进云南省介入放射治疗的健康发展.方法随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云南省地州医院和县级医院52家,并对52家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情况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2份,回函38份,有效问卷为38份.调查对象为基层医院从事介入治疗的负责人,其中4家县级医院不具备开展介入治疗的条件;另外,有41.7%的被调查者期望开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5.3%期望开展125I粒子支架置入和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32.3%的基层医院期望开展消化道支架置入,期望开展其他介入治疗技术的占32.3%.结论云南省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在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介入技术等方面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发展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13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经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比较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性肝动脉灌注加栓塞在治疗肝脏多发转移性病灶的临床应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70例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定存在多发性转移灶。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TACE组)与对照组(TAI组)各35例,对照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疗效、近3年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2.9%,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腹泻及胆红素升高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7%、51.4%、31.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同期生存率(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肝动脉灌注加栓塞化疗治疗肝脏多发性转移性病灶可有效控制病灶的发展与扩散,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高,可于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