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神经源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小儿外科1988年至1996年11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4岁,男:女为0.57:1。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预后良好。良性肿瘤均未复发。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小儿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可以明显提高小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Celecoxib(塞来昔布)对C6胶质瘤生长抑制的体内实验研究。方法 将成瘤小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应用肿瘤HE染色法、肿瘤生长曲线、前列腺素E2(PGB)检测及电镜检查方法观察Celecoxib对小鼠移植瘤的作用。结果 HE染色和电镜可见治疗组血管破坏、细胞坏死和凋亡,PGE2检测及肿瘤生长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lecoxib能够抑制COX-2活性。降低PGB合成,Celecoxib对C6胶质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岩-斜区脑膜瘤位置很深,与脑干腹侧面Ⅲ~Ⅻ对颅神经、椎-基底动脉、上颈髓关系密切,脑膜瘤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当临床出现症状、得出诊断时,往往体积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包裹,手术风险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目的 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连续收治的16例岩斜区脑膜瘤.6例肿瘤大于4.0cm.采用了经颞下-小脑幕、颞下-乙状窦前、颞下-迷路、枕下-极外侧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2例,小部分切除1例.结论 影响手术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及其供应脑干的穿通支被肿瘤包裹及脑干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转移相关基因 CD44 V6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方法测定4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 ,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 V6 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 (85 .0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48.0 % ) (P<0 .0 5 ) ;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为 75 .0 % ,滤泡腺癌组为 6 8.8% ,在髓样癌中及未化分癌中未见阳性表达 ;45~ 6 0岁病人组 CD44 V6 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分析 CD44 V6 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发现随分期增加而增加 ,CD44 V6 的表达阳性率在 、 、 期分别为 6 4.3% ,77.8% ,10 0 .0 % ;死亡的 8例中有 6例 CD44 V6 表达阳性。结论 :CD44 V6 表达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与临床分期、年龄、预后及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转移相关基因VEG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VECF-C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VECF-C的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9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0%),P<0.01.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91.67%)高于其它病理类型,VECF-C在良,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Ⅰ,Ⅱ,Ⅲ期的表达率分别为82.14%,100%,100%,随分期而增加.死亡8例中有6例VEGF-C呈阳性表达.结论VEGF-C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增强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C6胶质瘤细胞的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存活曲线、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FCM)方法检测光动力联合治疗组(塞米昔布 PDT)、PDT组、塞米昔布组及空白对照组杀伤C6胶质细胞的效应.结果存活曲线显示联合组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PDT组,增敏比为1.34.电镜检查联合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其他组.FCM检测细胞凋亡联合组为64.3%,PDT组为4.5%,塞米昔布组为15.3%,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塞米昔布联合光动力学疗法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明显地高平PDT组及塞米昔布组,塞米昔布具有增强光动力学疗法杀伤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Celecoxib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lecoxib(塞来昔布)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吖啶橙、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方法。结果通过吖啶橙及电镜检查发现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12.5μmol/L组,FCM检测Celecoxib 50μmol/L组细胞凋亡为15.32%,12.5μmol/L组凋亡为5.83%,不同浓度的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凋亡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elecoxib对C6胶质瘤细胞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对胶质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创面修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自 1979年 12月~ 1994年 7月 ,50例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创面修复结果。 1甲状软骨膜修复 11例 ;2甲状软骨膜及其附丽肌肉修复 30例 ;3骨肌瓣修复 9例。结果 :三种修复方法发音清晰响亮者分别为 4例 (36 .4 % ) ,2 2例 (73.3% )和 8例 (88.9% )。全组发音清晰响亮者计 34例(6 8.0 % ) ,略低哑 13例 (2 6 .0 % ) ,低哑 3例 (6 .0 % )。平均恢复正常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 17.2、13.1和10 .2天。拔管率分别为 81.8% (9/ 11)、80 .0 % (2 4 / 30 )和 77.8% (7/ 9)。认为骨肌瓣是修复水平垂直喉部分切除创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