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脉插管注入抗癌药物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已近20年,通过各种药物的试用,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收到较全身用药更为有效的缓解疗效,但迄今尚未见治愈的报告。我院自1962年采用此法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曾单独用药治愈腭粘膜鳞状细胞癌1例。 病例介绍 高××,男,55岁,1965年7月27日住院。腭部肿物5个月,大如蚕豆,曾在外院行局部切除,术后1个月复发。有吸烟史30余年,每日约10支,饮酒少量,无家族肿瘤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口腔状况一般,硬腭几全为肿物占据,大小为4.5×3.5厘米,表面不平,覆以白色角化样组织,硬,固定(图1)。病理检查,镜下见瘤组织呈乳头状排列,表面可见不全角化,癌细胞大多分  相似文献   
2.
声门上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及病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珍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2):911-913
目的:通过100例声门上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分析其原发癌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63例中30例只切除原发癌,术后14例因颈淋巴结肿大而行治疗性颈清术,另33例在切除原发癌的同时,行选择性上颈清除术;临床颈淋巴结阳性的37例,均行了治疗性颈清术。结果:(1)100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1%。(2)51例颈淋转移癌中,有35例转移癌侵至淋巴结包膜外,其中21例治疗失败。3)100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1958年—1986年共收治甲状腺炎172例,其中乔本氏甲状腺炎109例占甲状腺炎总数的63.4%。此109例均经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证实。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1978年至1987年经手术治疗喉声门上区癌50例,对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的36例,19例仅切除原发灶,17例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行选择性功能性颈深上淋巴结清除术;另14例临床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行原发灶切除的同时行治疗性颈清除术。结果,T_1N_0M_0 T_2N_0M_0 T_(3-4)N_0M_0 T_(1-4)N_(1-2)M_0各组转移率分别为15%,50%,60%和71.4%,且转移部位皆在中、上颈部。本文提出声门上区癌颈淋巴结的处理意见为:T_1N_0M_0组行选择性中、上颈功能性区域淋巴结清除术;T_2N_0M_0和T_3N_0M_0组行选择性功能性颈清除术;T_(1-4)N)(1-2)M_0组行治疗性颈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附200例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2~1972年间共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800例,按不同术式结合原发癌侵犯情况进行分组。腺叶切除术组中,包膜内型的10年以上健在率为96%,腺内型为72.7%,腺外型为56.6%;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中,预防性颈清术的10年以上健在率为90%,治疗性组为43.8%。作者主张对甲状腺原发癌宜行腺叶切除术,伴颈淋巴结肿大时,行联合根治术,触不到肿大淋巴结时,根据原发癌侵犯情况决定术式。包膜内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6%,故不作颈清术;侵出包膜时,颈淋巴结转移率为90.5%,而且10%产生致命性后果,故主张作预防性颈清术,采取功能性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1-2009年收治的28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男6例,女22例;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46.5岁.22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单发结节或肿块,6例表现为甲状腺多发结节.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11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11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4例,2例行腺叶+峡部切除及颈清扫术.术后病理: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22例,嗜酸细胞癌6例,其中1例有颈淋巴转移.21例良性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7.5年,中位随访4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6例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年,中位随访5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学,部分病例有恶性可能,冰冻诊断有一定困难.手术是治疗嗜酸细胞肿瘤的有效手段.左旋甲状腺素片可起到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天津肿瘤医院头颈科金锐杨力珍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疾患,但部分病例有恶变。现对我院1980年至1995年间30例病例进行回顾讨论。临床资料一、本组病人30例,男18例,女12例,男、女比例3∶2。年龄33岁~7...  相似文献   
8.
错构瘤多发生在肺、肝、肾、纵隔、腹膜后、乳腺等部位。发生在颈部皮下者,文献中未查见报告,本院近30年来仅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 25岁住院号59990,2年前无意中发现颈左侧约2×2cm大小肿块,伴不适、隐痛,肿块柔软、活动,消炎不见好转,于1986年12月15日收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好,唯颈部左侧,锁骨头上方,胸锁乳突肌表面可触及肿物6×3×2cm,质软,活动,与甲状腺无关,临床诊断脂肪瘤,于1986年12月22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肌束间,部分深入锁骨后方。肿瘤浅粉黄色,有包膜,与周围无粘连,手术切除顺利。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微小癌的定义尚不完全统一,一般多将直径1.5cm以下的甲状腺原发癌定为微小癌。我院1958年—1976年共收治甲状腺癌332例,其中微小癌29例,占8.7%。文献报告~3甲状腺微小癌占甲状腺疾患的1.1~4.9%,占甲状腺癌的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法)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受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实验设计,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行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对3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同时行上述两种方法检测,流式细胞术阳性率67.65%(23/34),95%可信区间(51.92%,83.37%),涂片法阳性率11.76%(4/34),95%可信区间(0.94%,22.58%).经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式细胞术是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受累的有效方法,检出率67.65%,优于传统的涂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