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e3O4磁性纳米微球磁感应对Wistar大鼠Walker-256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荷瘤鼠随机分为NS组(注入生理盐水而不接受磁场处理)、MF组(注入磁流体而不接受磁场处理)、MFH1组(注入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中治疗1次)、MFH2组(治疗2次)和MFH3组(治疗3次),共5组。治疗温度控制在50~55℃,分别观察肿瘤体积抑制率和生存期,以及肿瘤的病理改变。结果MFH2组和MFH3组的肿瘤在2周内有明显的肿瘤体积抑制作用,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5.0±3.5)%、(71.6±4.2)%。与NS组(35.5±5.6)d比较,MFH3组(41.9±6.5)d和MFH2组(42.1±5.0)d的生存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386,P〈0.05;q=4.558,P〈0.05);MFH1组(39.0±5.3)d和MF组(36.1±6.6)d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406,P〉0.05)。NS、MF组肿瘤表面光滑,小灶性坏死区;癌细胞密度大,核仁明显,易见核分裂相。MFH2和MFH3组瘤内大片坏死残留的无结构红染物质,或空洞,部分胞核有固缩、碎裂及崩解。结论Fe3O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磁热疗能抑制大鼠Walker-256皮下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2.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作为放射治疗技术基础领域的关键性突破,可能引起放疗领域新的大变革。本文综述了Flash-RT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和机制探索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发现无论是电子束和光子Flash-RT还是质子FlashRT相较于常规剂量率放疗均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但相关机制还未明确,包括但不限于氧耗竭、DNA损伤、细胞衰老、凋亡和免疫反应等。Flash-RT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损伤间的差异进一步减少了放疗的局限性,相较于常规放疗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中重要的DNA感受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的培养上清,对RAW264.7细胞进行刺激,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刺激后RAW264.7细胞中STING蛋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温度的热疗对人乳腺癌株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水浴热疗43、45和47℃ 3组MCF-7细胞各30 min,37℃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CF-7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分泌及活性.结果 热疗对MMP-2、MMP-9的释放和激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对MMP-2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随加热温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各热疗组TGF-β1和VEGF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但不同温度热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3、45、47 β热疗均可下调MCF-7细胞中TGF-β1、VEGF的蛋白表达及抑制MMP.2、MMP-9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前五野静态调强(5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VMA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应用CMS 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23例术前同期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行5F-IMRT和 VMAT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等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 5F-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为0.810±0.043,VMAT计划的CI为0.822±0.062,两者均能很好满足95%等剂量曲线对100% PTV体积的完全覆盖;5F-IMRT计划中GTV、CTV和PTV的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52±0.019、1.063±0.016、1.075±0.020,VMAT计划分别为1.037±0.008、1.047±0.008、1.072±0.0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F-IMRT和VMAT计划中重要的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的关键剂量评价指标(D5、Dmin、Dmean和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受照射体积的关键评价指标(V20、V30、V40和V50)在两种放疗计划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IMRT和VMAT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较理想,对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等正常组织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疗效。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 3年者 22例。全组 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2%、90%和95%,术后有与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90% 与100%(χ2=0.05,P=0.818)、92%与80%(χ2=1.00,P=0.316)、94%和100%(χ2=0.31,P=0.581)。全组 3年复发率为8%,术后有、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8%、9%(χ2=1.00,P=0.316)。
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获pCR患者累计复发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疗效,因随诊期短、病例数不多,其价值需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热疗对宫颈癌Caski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对宫颈癌Caski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对宫颈癌Caski细胞行43℃,45℃,47℃实验组和37℃对照组热疗,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45℃,47℃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24h、48h、72h、96h分别为76.11%±5.32%、81.08%±4.03%、74.71%±3.78%、72.16%±4.75%和88.57%±3.77%、91.33%±2.43%、91.09%±1.17%、92.05%±1.67%,明显高于43℃组的26.57%±3.46%、25.49%±2.76%、22.80%±3.16%、26.87%±4.01%(q=10.41,18.23,14.53,13.57,P〈0.05;q=14.41,21.62,16.03,16.01,P〈0.05)。45℃与47℃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24h、72h、96h的差异无显著性(q=3.01,1.49,2.44,P〉0.05)。45℃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为12.82%±1.77%,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8.69,P〈0.05)。47℃组的细胞坏死率最高,为39.15%±5.67%,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F=69.16,P〈0.05)。PCNA的表达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45℃,47℃组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分别是0.22±0.02、0.21±0.01,与37℃对照组0.28±0.0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q=4.75,5.76,P〈0.05)。结论45℃及以上的热疗能够明显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和坏死率,降低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加热温度及联合免疫佐剂对大鼠Walker-256肿瘤生长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双侧腋下皮下移植Walker-256肿瘤模型,接种后7d随机分成6组:Ⅰ组(单纯植入热籽对照);Ⅱ组(42~46℃单纯热疗);Ⅲ组(42~46℃热疗+免疫佐剂);Ⅳ组(50~55℃单纯热疗);Ⅴ组(50~55℃热疗+免疫佐剂);Ⅵ组(单纯免疫佐剂对照)。每3d测双侧肿瘤大小的变化,治疗后14d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CD8+T细胞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4+T细胞的表达。结果热疗后14d,Ⅱ、Ⅲ、Ⅳ、Ⅴ组两侧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Ⅴ组治疗侧及对侧肿瘤体积分别缩小34.6%、60.1%,并有3只大鼠对侧肿瘤完全消退,与Ⅰ组、Ⅵ组2个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4.552,P〈0.05;q=4.400,P〈0.05)。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性改变,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V组还可见大量吞噬细胞,对侧未见明显坏死肿瘤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免疫学检查加热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较对照组(Ⅰ、Ⅵ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均以V组表达最多(P〈0.05)。结论50~55℃瘤内局部加热不仅能抑制乳腺癌生长,还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具有异位效应,免疫佐剂能增强其抑瘤作用及异位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对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脑水肿患者(归属中医肺岩伴囟填或解颅)生活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从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脑水肿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成研究组及传统组。传统组实施激素、甘露醇等传统治疗,研究组则实施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水肿指数(EI)、生活质量以及血清VEGF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及传统组E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传统组更低(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及传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传统组更高(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及传统组VEGF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传统组更低(均P0.05)。研究组及传统组痰中带血、便血及蛋白尿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研究组头痛、头晕及呕吐症状改善人数占比均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可有效改善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脑水肿患者生活质量及VEGF,不会增大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谷胱甘S-转移酶P1(GSTP1)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针对GSTP1 mRNA序列设计筛选两条有效的RNA干扰;转染后为实验组(siRNA-1、siRNA-2),转染阴性对照siRNA者为阴性对照组(NC)。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GSTP1蛋白表达;1-氯-2,4-二硝基苯(CDNB)检测GST酶的活性;DCFH-DA探针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平均荧光强度(MFI);Annexin-v/PI染料孵育,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生长曲线;WB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指标。结果 照射后活性氧检测MFI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高(6774.66±399.60∶8759.00±256.96∶9 967.67±735.11,P<0.05)。实验组凋亡细胞比例较阴性对照组高(12.3±1.16∶17.38±1.65∶22.88±1.20,P<0.05);MTT法测吸光度(A)值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低;实验组EMT程度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 干涉肺上皮细胞GSTP1蛋白表达,照射后会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凋亡细胞比例,并进一步降低细胞增殖速率,此外肺上皮细胞的EMT发生更加显著。GSTP1蛋白含量下降可能导致辐射诱导肺细胞损伤加重,并促进EM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