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10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胃良性病变组,均经该院胃镜及病理学确诊。另选取同期于该院健康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RDW、PDW等。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RDW、PDW。绘制ROC曲线,评价RDW、PDW筛查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胃良性病变组RDW、PDW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RDW和P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胃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W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80.1%。PDW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77.3%。结论 RDW和PDW对筛查胃癌有一定价值,对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英花  赖云萍 《中外医疗》2013,(28):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62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体会。方法该院于2009年1月—2013年6月接收62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1例。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B组则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转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A组的生活方式转变情况包括吸烟、饮酒均显著优于B组,而其体质量超标和缺乏运动的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杨莉莉  李英花 《医学综述》2012,(21):3541-354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于某一阶段发生分化阻滞、凋亡障碍和恶性增殖的疾病。目前研究证实,DNA甲基化和miRNA表达水平异常在ALL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研究DNA甲基化和miRNA的异常表达与ALL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可以指导ALL患者个体化治疗,并在基因水平上对ALL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内源性的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结合,降解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参与个体发育及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参与白血病的形成,可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类癌症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受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调控,从而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我们对miRNA表达在急性白血病表观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胡婉贞  吕成芳  李英花 《医学综述》2012,(19):3195-3197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这种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一般发生在体细胞的增殖和发展过程中,并通过有丝分裂逐代传递,表观遗传包括至少两个方面,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内容,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发展、预后及药物反应密切相关。现就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甲基化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以微小血管形成血栓栓塞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血栓性微血管疾病。目前认为TTP的发病机制与vWF多聚体的特异性蛋白酶缺乏密切相关。TTP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且病死率极高(可达90%以上)。尽管血浆置换疗法的出现极大程度地降低了TTP的致死率,但该病的复发率仍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2月至7月全国6个中心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Plt)<50×109/L]患者,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2 mg/次,2次/d,连续使用7 d或至Plt经最低值后恢复到≥50×109/L时停用,观察受试者Plt恢复情况.结果 共入组患者112例,2例退出.110例有效病例中,rhIL-1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5%(82/110),治疗前后受试者Plt回升平均量为(70±54)×109/L,治疗有效者Plt恢复的平均时间为(8.7±3.0)d.在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上,单药rhIL-11治疗与rhIL-11联合血小板输注治疗相比,受试者Plt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2.6)d比(9.6±3.5)d,t=2.17,P=0.03].结论 rhIL-112次/d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可加速血小板恢复,降低血小板输注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疾病且预后不良。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使得对该疾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单一药物,去甲基化剂(hypomethy latingagents,HMAs)仅可诱导15%~25%的完全缓解率,但目前的数据表明,在使用HMAs后观察到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sur vival,OS)与强化治疗后观察到的中位OS相当。一些接受HMAs治疗的患者是否可获得长期生存尚不清楚。HMAs与新药的结合现已得到广泛研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分化综合征(DS)既往也被称作为维甲酸综合征,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在接受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亚砷酸(ATO)诱导分化期间产生的并发症,症状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分化综合征常表现为体重增加,不明原因的发热,低血压,以及胸腔、心包积液,严重者可表现为呼吸窘迫或急性肾衰竭。由于分化综合征(DS)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常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明确诊断不及时,错过用药最佳时机。因此对分化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机制及其预测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现今共识认为,分化综合征的标准治疗应包括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但具体治疗及预防方案仍未有统一观点。本文就APL分化综合征的定义、早期诊断、预测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APL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早期病死率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因甲基化是引起基因沉默的一种方式,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种最为重要并且常见的DNA修饰,也是脊椎动物唯一的DNA自然修饰方式。 DNA的高甲基化可以使肿瘤抑制基因以及编码细胞黏附分子和生长调控蛋白的基因失活。在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结构稳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信号传导系统的缺陷和异常活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同时通过干预信号传导途径治疗肿瘤也成为生物治疗的新兴领域。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ein ,mTOR)是细胞内多种重要信号传导通路的枢纽,具有调控翻译起始、转录、蛋白合成和降解,调节细胞的生存、增殖和细胞凋亡等细胞重要生理功能。该信号通路激活程度也是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抑制该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预防和肿瘤靶向治疗的热点[2],有研究报道,mTOR通路与多基因甲基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两者的结合有可能为肿瘤患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