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向萍  李罡灿 《海南医学》1999,10(4):267-267
目的 分析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及引起输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110例输注机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利用免疫学方法对输注效果加以分析,结果 具有淋巴细胞毒抗体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该抗体的患者,非免疫因素中发热,脾肿大,出血也是引起输注无效的原因,结论 免疫因素是引起血上板输我效的主要原因,非免疫因素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3.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治疗、监测特点。方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纠正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确诊后用维生素K1治疗。结果应用维生素K1治疗后,PT、APTT较初入院结果显著缩短(P<0.01)。APTT异常率较低,PT异常率较高(95.5%)。PT与APT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T显著延长是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诊断的敏感指标。检测PT、APTT对于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具有一定价值。应用维生素K120mg2次/日静滴1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并观察三七总皂甙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为三七总皂甙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三七总皂甙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金氏公式分析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的协同效应;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甙可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24h IC50值为213.42±2.21μg/ml;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表现出协同效应;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处理MM细胞24h后,Bcl-2 mRNA表达较单独应用三七总皂甙或ADM前明显下调,而Bax表达则明显上调。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联合阿霉素,具有协同效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1986年,我国学者首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其完全缓解率(CR)达83.9%,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临床上仍有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对这部分病例,本文应用放射性标记探针作骨髓涂片细胞原位杂交,观察c-myb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旨在分子水平上对其机制作一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对象:20例初诊M3患者(诊断依据FAB标准),男12例,女8例,年龄12~61岁,中位数为47岁,单用ATRA治疗1~3个月未达CR。对照组设初诊M3患者15例,单用ATR…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并观察三七总皂甙与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为三七总皂甙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MTT法检测三七总皂甙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金氏公式分析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的协同效应;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三七总皂甙可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24h IC50值为213.42±2.21μg/ml;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表现出协同效应;三七总皂甙与ADM联合处理MM细胞24h后,Bcl-2 mRNA表达较单独应用三七总皂甙或ADM前明显下调,而Bax表达则明显上调。结论:三七总皂甙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联合阿霉素,具有协同效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上调Bax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伊达比星(IDA)+阿糖胞苷(Ara-C)]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其转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中高危MDS以及AML(MDS转化)患者共20例,应用国产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至少进行2疗程化疗,完全缓解者9例,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70%(14/20).所有患者均出现III-IV级血液学毒性,第1、2疗程粒细胞缺乏及III、IV级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更长,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者疗效佳,预后不良者预后差,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MDS和AM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含G-CSF的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用GAD方案及GMD方案进行了治疗,监测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完全缓解率70%,感染发生率60%,2例发生严重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最低中位计数为1.12(0.48~2.38)×109/L,低于1.0的中位时间为7(0~13)d,血小板最低中位计数为12.5(8~24.00)×109/L。结论:该方案对正常造血抑制轻,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小,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短,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白血病合并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率11.73%,其危险因素是严重感染、白细胞淤滞症、DIC、多次大量输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白血病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应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对可能的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