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引起颞叶放射性损伤(temporal lobe necrosis,TLN)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2008-06-3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88例接受IMRT根治性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发生TLN的情况,并分析了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诱导化疗、同时期化疗、辅助化疗、联合化疗、鼻咽照射总剂量、鼻咽照射分次剂量、后装治疗、糖尿病或高血压病、肝病、吸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与TLN发生的关系,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TLN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具有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情况。结果 288例患者中有33例(11.5%)出现TLN;576侧颞叶中有41例(7.1%)出现TLN。TLN潜伏时间为17-70个月,中位时间36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本组患者颞叶最大剂量分界点为65.85Gy,颞叶平均剂量分界点为15.42Gy;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分期、颞叶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是鼻咽癌放疗后TLN独立危险因素。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及平均剂量≥15.42Gy的患者3年及5年累积无颞叶损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风险的患者,P均〈0.001。结论 T4、颞叶最大剂量≥65.85Gy和平均剂量≥15.42Gy是鼻咽癌IMRT后发生TL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复发模式,探讨临床靶区确定和勾画的合理性。方法 124例初治Ⅰ~Ⅱb期鼻咽癌接受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临床靶区(CTV)根据早期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特性和规律,并结合鼻咽和颈部大体肿瘤靶区(GTVnx和GTVnd)所在的解剖位置以及邻近结构的特征划分为高危和低危的临床靶区(CTV1和CTV2)。GTVnx、GTVnd、CTV1和CTV2的处方剂量分别为30次68、60~66、60和50~54Gy。分析放疗后复发病灶与靶区的关系及复发模式,统计局部和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并观察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期111.4个月。局部复发2例,复发病灶均位于GTVnx内,皆为野内复发;区域复发3例,复发病灶均位于CTV2内,其中2例为野边缘复发,1例为野外复发。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8.4%和98.3%,总生存率为94.3%。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3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4.8%。结论 良好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低的野边缘和野外复发以及较轻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提示该早期鼻咽癌的临床靶区确定和勾画较为合理,但其准确性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沉积(TD)的存在对ypⅢ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及其对术后辅助化疗获益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7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338例ypⅢ期直肠癌患者资料,将其分为TD(-)组(301例)和TD(+)组(37例)。 Kaplan- Meier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风险分类方法评估局部中晚期鼻咽癌单纯调强放疗疗效的可行性,为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将185例接受单纯调强放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病例,按治疗后死亡风险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无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下列之一:GTVnx > 30 cm3;T4N2M0期;颈部多个淋巴结转移,其中一个短径 > 4 cm,以及任何T和N3M0期。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10.9个月(6.7~152.4个月)。高危组和低危组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1.0%和90.5%(χ2=30.298,P<0.05)、78.3%和91.5%(χ2=6.352,P<0.05)、71.6% 和92.0%(χ2=16.346,P<0.05)。 结论 该风险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区分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不同失败风险病例,有利于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开展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