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83—1989年河南省长葛县—腹泻病高发区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流行病学监测。1984年该地采取了予防措施——建立深井自来水改善饮水卫生。使用改良饮用水一年后的调查发现:饮用水水质和用水量得到改善,腹泻病人明显减少,较改水前病人减少了41%,与同年对照村相比,病人减少了39%。建供水系统共投资88,364元,仅因腹泻病人减少和挑水人力的节省共收到32,380元总效益,予计3年内即可将投资全部收回。资料表明深井自来水在广大农村对予防腹泻病行之有效并可能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良好的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 ,丰富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方式。方法 切除腕舟骨骨折不愈合之硬化骨 ,以克氏针贯穿固定骨折端 ,用带骨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血管蒂桡骨瓣翻转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15例。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骨折完全愈合 ;9~ 18个月 ,腕关节活动正常无痛。结论 前臂间掌侧动脉背侧支解剖位置恒定 ,变异少 ,位置较表浅 ,血管蒂长、口径粗、游离安全容易 ,血供充分 ,能有效地促进舟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探讨肠化生细胞增殖分型与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关系,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0例胃粘膜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检测肠化生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本级实验显示正常或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胃腺癌的PI逐渐增高,差异非常明显(P<0.01)。根据胃粘膜肠化生细胞的PI分布,进行肠化生细胞的增殖状态分型:高增殖、中增殖、低增殖状态型。此分型与各类胃粘膜病变显示较好的相关性,LPT为正常或基本正常胃粘膜,MPT为胃粘膜良性病变,HPT为胃粘膜癌前病变。HPT肠化生中肿瘤相关基因蛋白产物rasp21、EGFR、h-met的表达以及Ⅲ型肠化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PT、LPT肠化生(P<0.05)。提示HPT肠化生细胞基因表达的异常率增高,且细胞分化不良,更具胃癌前病变的特征。胃粘膜肠化生细胞的增殖状态分型可作为评价胃癌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1992年3月至1995年4月采用术中格管高剂量率腔内放射治疗晚期胆囊癌6例,随访两年以上4例,1年以上者2例。随访率100%,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全部病历均来自本校附属一、二医院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胆囊癌病人。男5例,女1例。年龄40-55岁。术中取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腺癌,2例为中分化腺癌,4例为高分化腺癌。4例癌肿侵及肝方叶,3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2例伴肝、胆总管受侵。手术方法包括腿肠吻合、胆管引流、肝方叶切除等,手术毕于肿瘤周围放置银夹定位,然后在肿瘤边缘植入12号导尿管或硅胶管1-2根经皮肤引出。采用荷兰核通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 手部的铡草机创伤严重,治疗难度大。近2年来,我科收治7例,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手部组织缺损,较重的1例右手除小指外其余4指连同手掌远端均已广泛缺损,患者因组织严重碎裂,失去了手术修复条件。全部患者除组织广泛毁损外均有多处掌骨、指骨骨折,3名患者合并有4根掌骨的多段骨折。患肢广泛开裂且伴有大量碎草等异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作为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候选载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以破伤风类毒素(TT)与rCTB为蛋白载体的黏膜投递型疫茸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具有五聚体结构的rCTB.再将rCTB五聚体蛋白利用化学方法(ADH方法)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耦联,获得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rCTB,并将其与TT为蛋白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以滴鼻和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并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 以rCTB和TT为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通过黏膜投递途径均可在血清中产生相对较高的多糖特异性IgG抗体,在肺部盥洗液和小肠黏膜也产生了相应的特异性IgA抗体.结论 rCTB和TT均可作为黏膜投递型多糖结合疫苗的候选蛋白载体.以rCTB为载体的多糖蛋白结合物,黏膜途径可能在免疫功能方面优于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呼吸道和胃肠道的黏膜表面占人体总黏膜表面的很大比例,它很容易受到病原体和毒性物质的侵袭.黏膜表面是机体抵御外源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可以拥有黏液层,而且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可以产生和运输抗体,主要是分泌型IgA(SIgA)和IgM(SIgM).分泌型抗体可以为黏膜层提供获得性免疫保护[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作为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候选载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以破伤风类毒素(TT)与rCTB为蛋白载体的黏膜投递型疫茸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具有五聚体结构的rCTB.再将rCTB五聚体蛋白利用化学方法(ADH方法)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耦联,获得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rCTB,并将其与TT为蛋白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以滴鼻和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并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 以rCTB和TT为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通过黏膜投递途径均可在血清中产生相对较高的多糖特异性IgG抗体,在肺部盥洗液和小肠黏膜也产生了相应的特异性IgA抗体.结论 rCTB和TT均可作为黏膜投递型多糖结合疫苗的候选蛋白载体.以rCTB为载体的多糖蛋白结合物,黏膜途径可能在免疫功能方面优于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9.
nm23-H1、p53、PCNA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大肠癌中nm23-H1、p53、PCNA和Ⅳ型原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nm23-H1、p53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1.6%、52.7%和81.1%。大肠癌中nm23-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nm23-H1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和PCNA过表达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和PCNA的表达在Ⅳ型胶原表达不同的肠癌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有关(P<0.01)。结论:实验结果揭示p53基因突变对于nm23-H1基因的失活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nm23-H1低表达可能仅在大肠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p53过表达可在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及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早期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那屈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早期使用那屈肝素或下肢间歇式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DVT的急性sICH患者.那屈肝素组从入院后第4天开始连续10 d皮下注射那屈肝素0.4 ml/d,IPC组使用IPC治疗.入院后第3天、第5天和第14天复查头颅CT评估血肿体积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出血事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DVT.结果 共纳入早期使用那屈肝素或IPC预防DVT的急性sICH患者94例,那屈肝素组41例,IPC组53例.共有14例发生下肢DVT,其中那屈肝素组5例(12.2%),IPC组9例(17.0%),但2组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18,P=0.518).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血肿增大和再出血.结论 sICH患者早期皮下注射小剂量那屈肝素预防DVT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