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TLR4 (toll likereceptor 4 )Asp2 99Gly、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对变应性哮喘的发病和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RFLP) ,对 1 97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和 1 5 6例健康人进行TLR4的Asp2 99Gly、Thr399Ile两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同时利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IgE的水平。结果  1 97例变应性哮喘患者TLR4基因Asp2 99Gly位点Asp Asp、Asp Gly和Gly Gly的基因型频率为 0 .81 7、0 .1 4 7和 0 .0 36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32 ,P =0 .984 ) ;但变应性哮喘患者Gly Gly、Asp Gly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6 1 5± 0 .6 0 0 1 ,n =36 )与Asp Asp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2 4 0± 0 .6 894 ,n =1 6 1 )相比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2 )。TLR4基因Thr399Ile位点Thr Thr、Thr Ile和Ile Ile的基因型频率为 0 .970、0 .0 2 0和 0 .0 1 0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6 2 0 ,P =0 .733) ;变应性哮喘患者Ile Ile、Thr Ile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4 1 7± 0 .4 4 2 3,n =6 )与Thr Thr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30 5± 0 .6 94 9,n =1 91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71 )。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定量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与AML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探讨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与Lightcycler荧光PCR仪定量检测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①AML首治患者、复发患者、完全缓解期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NhTERT分别为299.2±292.8、550.1±441.3、14.0±9.2和12.3±6.7,与健康体检者和完全缓解期患者比较,AML首治患者、复发患者hTE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且AML复发患者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首治患者;②AML首治患者、AML复发患者、AML完全缓解期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端粒酶的活性分别为32.8%±24.3%4、8.6%±31.4%、7.4%±5.1%和7.6%±3.6%,AML首治患者、复发患者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而且AML复发患者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首治患者;③h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端粒酶的活性呈现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8。结论:h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上调是AML发生与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且hTERT mRNA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STAT) 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多态性和第一外显子GT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变应性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STAT6基因G2 96 4A位点多态性 ;用聚合酶链反应 短串联重复多态性 (PCR STR)技术对STAT6基因第一外显子微卫星进行分型 ,并将PCR产物克隆及测序鉴定 ;采用病例 对照法研究了 1 35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和 1 0 9例对照。结果  ( 1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STAT6基因G2 96 4A位点基因型以GA型最为常见 ;哮喘组与对照组STAT6基因G2 96 4A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STAT6基因第一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共检出GT串联重复次数为 1 3、1 4、1 5、1 6的 4种等位基因 ;第一外显子微卫星的多态性检测出 1 3/1 4基因型在哮喘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1 4 )。 ( 3)STAT6基因第一外显子GT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中 1 3 GT重复等位基因与 2 96 4A变异体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 (P =0 .0 0 0 0 2 1 8)。结论 STAT6基因 3′非翻译区G2 96 4A位点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哮喘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第一外显子GT二核苷酸串联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性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免疫金渗试验(DIGFA)检测血液和其他体液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IgG(TBAB-IgG)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盲法对106例临床血液标本、56例其他体液标本(脑脊液、胸腹水)进行ELISA及DIGFA,分别计算其对结核病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并进行X^2检验。结果 ①ELISA检测血液标本对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4.6%,DIGFA则分别为64.0%和96.4%;②ELISA检测其他体液嘌 本对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2.5%和66.7%,DIGFA则分别为6.3%和100.0%;③两法对结核病患者血液、其他体液中TBAB-IgG检测的一致率分别为78.0%和43.8%。结论 ELISA和DIGFA可相互替代检测血液中TBAB-IgG用于诊断结核病,但不能用DIGFA替代ELISA检测其他体液中TBAB-IgG诊断结核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武汉市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通过比较巢式PCR和胶体金法检测对流感病毒的检出情况,评价后者能否为临床流感样患者的流感初筛和诊断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采集2017—2019年武汉市流感样患者的鼻咽拭子,进行胶体金法检测,分析该地区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选取其中600份样本,进行巢式PCR检测复核结果。结果2017—2019年,各年份中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混合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呈季节性;流感患者中18岁以下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P<0.05);巢式PCR和胶体金法的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0.40,二者一致性一般。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简便快速,能较好地满足对于临床标本初筛的要求,但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仍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1对人肝癌细胞survivin转录抑制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 使用多柔比星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采用脂质体法将质粒pEGFP-C2-p21导入HepG2细胞,用G418筛选转染后的HepG2-p21和HepG2-pEGFP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p21、p53和survivin的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E2F-1和p300的mRNA表达.结果 经多柔比星处理后,HepG2细胞中p21和p53 mRNA的表达先增高,然后逐渐降低;survivin mRNA的表达则相反.转染后,HepG2-p21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分别为HepG2和HepG2-pEGFP细胞的2100.1倍和980.9倍;survivin mRNA的表达却明显降低,分别为HepG2和HepG2-pEGFP细胞的0.5%和0.6%;p53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epG2-p21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0/G1期.HepG2-p21细胞中E2F-1和p300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5±0.04和0.18 ±0.06,与HepG2和HepG2-pEGFP细胞比较,含量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 p21可能通过抑制survivin的转录调控因子E2F-1和p300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并导致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中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运用ε-多聚赖氨酸与乳链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抗性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种新型的抗致病菌的抗菌物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的ε-多聚赖氨酸和乳链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结晶紫染色,运用光密度法,探讨ε-多聚赖氨酸和乳链菌肽单独及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作用的规律。结果:乳链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6μmol/L,ε-多聚赖氨酸MIC值为10.99μmol/L,乳链菌肽与ε-多聚赖氨酸的比例分别为91、82、73、64、55、46、37、28、19时,MIC值分别为3.20μmol/L、2.79μmol/L、4.94μmol/L、4.44μmol/L、4.02μmol/L、3.68μmol/L、6.79μmol/L、6.29μmol/L、11.73μmol/L。ε-多聚赖氨酸与乳链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相关性,抑制效果随浓度增高而增强。结论:乳链菌和ε-多聚赖氨酸单独使用时,ε-多聚赖氨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差,乳链菌抑菌效果较好;若两者联合使用时乳链菌肽和ε-多聚赖氨酸浓度比选择为64、55、4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生长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peptide mimics of carbohydrate blood group A antigen, a phage display 12-mer peptide library was screened with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blood group A antigen, NaM87-1F6. The antibody-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 selected phage peptides were evaluated by phage ELISA and phage capture assay. The peptides were co-expressed a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fusion proteins. RBC 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natural blood group A antigen-mimicking ability of the fusion prote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ven phage clones selected bound to NaM87-1F6 specifically, among which, 6 clones bore the same peptide sequence, EYWYCGMNRTGC and another harbored a different one QIWYERTLPFTF. The two peptides were successfully expressed at the N terminal of GST protein. Both of the fusion proteins inhibited the RBC agglutination mediated by anti-A serum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usion proteins based on the selected peptides could mimic the blood group A antigen and might be used as anti-A antibody-adsorbing materials when immunoabsorption was applied in ABO incompatible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