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肺挫伤的临床治疗及评估方法。方法对永州市人民医院2007至2010间收治的172例外伤性肺挫伤患者CT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分度标准来评估病情和预测治疗转归。结果本组治愈149例,治愈率在86.6%,轻度肺挫伤89例(死亡5例)、中度55例(死亡6例)、重度28例(死亡12例),共23例死亡,病死率13.4%。结论肺挫伤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的判定,可以根据螺旋CT早期作一个评估、动态监测、及时治疗,是临床提高肺挫伤疗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曾之耀 《中外医疗》2011,30(6):126-127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手术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于1998年9月至2009年9月共采用手术治疗侵犯胸壁的1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采用开胸行肺癌根治术,术中均见肿瘤侵犯胸壁粘连,其中壁层胸膜部分切除术11例,肋骨部分切除8例,胸壁重建术2例,合并膈肌部分切除2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3例,心包部分切除术3例。本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2%、42.1%和15.8%,平均生存时间23.4个月。结论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手术疗效较好,而且生存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F-κB、HMGB1在SAP大鼠肠黏膜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点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和S组(n=30),再分别按3、6、12、24、36h时点随机均等分成5个亚组.A组大鼠行逆行胰胆管匀速泵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S组大鼠开腹仅翻动十二指肠.两组大鼠均在建模后按时点开腹,门静脉取血检测AMY、DAO浓度,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NF-κB和HMGB1的表达.结果:(1)A组大鼠血DAO浓度随时点延迟逐渐增加;(2)肠黏膜NF-κB表达在3h最高,随时点延迟逐渐下降,24h、36h降至正常水平;(3)肠黏膜HMGB1表达6h开始明显升高,且随时点延迟逐渐增高,在24h最高,一直持续到36h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1)SAP大鼠早期即出现肠黏膜损伤;(2)SAP肠黏膜早期的损伤可能与小肠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有关;(3)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可能介导了SAP肠黏膜损伤的发生发展;(4)HMGB1的调控可能受到了NF-κB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65(miR-765)靶向AT丰富结合域蛋白1A(ARID1A)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SW480细胞并分为对照组、siRNA NC组、miR-765 siRNA组、mimic NC组和miR-765 mimic组。qRT-PCR法检测miR-765、ARID1A mRN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ARID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765与ARID1A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ARID1A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与ARID1A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01);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相比,Ⅲ~Ⅳ期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P<0.01),ARID1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敲减miR-765表达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RID1A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765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升高,ARID1A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765靶向调控ARID1A表达。结论 miR-765可能通过靶向抑制ARID1A表达,促进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清创缝合对开胸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5例开胸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人采用早期清创缝合的方法,并以33例同期开胸术后切口感染病人采用常规方法 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100%,治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清创缝合是治疗开胸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24 h组和24 h组,均予以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分别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3、5、7和10天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甘油三酯(TG)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和转开腹手术率。结果 2组患者入院后各时点的PAF和TG水平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且≤24 h组患者的PAF和TG下降的水平较24 h组要低些;≤24 h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24 h组(P0.05),死亡率及转开腹手术率均低于24 h组(P0.05)。结论早期多时点和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血液净化,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合并症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